時間:2019-01-24 09:58
來源:西安市人民政府
(二十五)實施水污染物減排重點工程。實施城鎮污水、工業園區廢水、污泥處理設施建設與提標改造工程,推進再生水回用設施建設。重點推進省級重點示范鎮污水處理廠建設,到2020年實現所有重點示范鎮具備污水收集處理能力。積極探索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資源化途徑,到2020年底前,城市污泥無害化處理處置率達到90%以上。加快畜禽規模養殖場(小區)污染治理,75%以上的規模養殖場(小區)配套建設固體廢棄物和污水貯存處理設施。(牽頭單位:市環保局、市水務局、市農林委,配合單位:市發改委、市財政局等)
(二十六)實施循環經濟重點工程。組織實施園區循環化改造、資源循環利用產業示范基地建設、工農復合型循環經濟示范區建設、固體廢棄物協同處理、“互聯網+”資源循環、再生產品與再制造產品推廣、循環經濟技術研發應用等專項行動,建設資源循環利用產業示范基地、工業廢棄物綜合利用產業基地、工農復合型循環經濟示范區,推進生產和生活系統循環鏈接,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的產業體系。(牽頭單位:市發改委、市財政局,配合單位:市工信委、市農林委、市科技局、市環保局、市商務局、市城管局等)
七、強化節能減排技術支撐和服務體系建設
(二十七)加快節能減排技術的推廣應用。繼續實施節能減排科技專項行動,推動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細顆粒物治理、揮發性有機物治理等技術裝備的研發和產業化。綜合采取節能減排系統集成技術,推動鍋爐系統、供熱(制冷)系統、電機系統、照明系統等優化升級。大力發展“互聯網+”智慧能源,支持基于互聯網的能源創新,鼓勵發展智能家居、智能樓宇、智能小區和智能工廠,推動建立城市智慧能源系統。(牽頭單位:市科技局、市發改委,配合單位:市工信委、市環保局、市建委等)
(二十八)完善節能減排創新平臺和服務體系。圍繞我市節能減排領域共性關鍵技術需求,建立完善相關領域的創新創業綜合服務平臺,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科技企業和服務基地,建立一批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等科技創新平臺。建設高耗能行業能源計量示范工程,推動建立節能減排技術和產品的檢測認證服務機制。組建節能環保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支持企業引進國外節能環保新技術、新裝備,推動我市先進技術和裝備“走出去”。(牽頭單位:市科技局、市發改委,配合單位:市質監局、市工信委、市環保局、市財政局等)
八、強化節能減排經濟政策
(二十九)執行價格收費政策。落實差別電價和懲罰性電價政策,實施超定額用水累進加價制度,嚴格落實水泥等行業階梯電價政策。完善居民階梯電價制度,推行居民階梯氣價、階梯水價制度。深化供熱計量收費改革,落實國家環境保護費改稅政策和污水處理收費政策。加大垃圾處理費收繳力度,提高收繳率。(牽頭單位:市物價局、市財政局,配合單位:市發改委、市建委、市環保局、市水務局、市城管局等)
(三十)落實財政稅收激勵政策。加大對節能減排工作的資金支持力度,統籌安排相關專項資金,支持節能減排重點工程、能力建設和公益宣傳。創新財政資金支持節能減排重點工程、項目的方式,發揮財政資金的杠桿作用。推廣節能環保服務政府采購,推行政府綠色采購,完善節能環保產品政府強制采購和優先采購制度。對節能減排工作任務完成較好的區縣、開發區和企業予以獎勵。落實節能環保、新能源、再生資源、生態建設和環境友好型企業所得稅、增值稅等優惠政策。繼續落實資源綜合利用稅收優惠政策。落實國家鼓勵類項目企業進口自用節能減排技術裝備免征進口關稅政策。(牽頭單位:市財政局、市稅務局,配合單位:市發改委、市工信委、市環保局等)
(三十一)健全綠色金融體系。加強與金融機構溝通對接,引導其對節能減排重點工程給予多元化融資支持。對于使用綠色信貸的項目單位,可按規定申請財政貼息支持。鼓勵金融機構進一步完善綠色信貸機制,支持以用能權、碳排放權、排污權和節能項目收益權等為抵(質)押的綠色信貸。推進綠色債券市場發展,積極推動金融機構發行綠色金融債券,鼓勵企業發行綠色債券。研究設立市場化運作的各類綠色發展基金。支持符合條件的節能減排項目通過資本市場融資,鼓勵綠色信貸資產、節能減排項目應收賬款證券化。在環境高風險領域建立環境污染強制責任保險制度。積極推動綠色金融領域國內國際合作。(牽頭單位:市金融辦、市財政局、人行西安分行營管部,配合單位:市發改委、市環保局等)
九、建立和完善節能減排市場化機制
(三十二)建立市場化交易機制。積極落實中省部署,推進用能權、排污權、碳排放權交易相關工作,創新有償使用、預算管理、投融資等機制,用市場手段倒逼節能減排。推進碳排放權交易,鼓勵具備條件的企業積極參與國家統一市場交易。研究建立用能權有償使用和交易制度,積極爭取國家試點。加快實施排污許可制,建立企事業單位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制度。按照國家和省上要求,2020年前完成《固定污染源排污許可分類管理名錄》中相關行業所有固定污染源排污許可證核發工作。(牽頭單位: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環保局、市物價局)
(三十三)推廣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實施合同能源管理節能工程,鼓勵節能服務公司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為用能單位提供節能咨詢、診斷、設計、融資、改造、托管等“一站式”合同能源管理綜合服務。執行國家失信黑名單制度,將節能服務公司、用能單位、第三方機構的失信行為納入全省信用信息共享平臺。落實節能服務公司合同能源管理稅收優惠政策,簡化稅收優惠流程。加大對合同能源管理的支持力度,推進公共機構以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實施節能改造,推動政府機構購買合同能源管理服務,其支付給節能服務公司的費用,視同能源費用支出。鼓勵社會資本建立節能服務產業投資基金,支持節能服務公司發行綠色債券,促進合同能源管理業務發展。(牽頭單位: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稅務局,配合單位:市工信委、市建委、市機關事務局、市金融辦等)
(三十四)推行綠色標識認證體系。推行節能低碳環保產品認證,鼓勵企業開展節能低碳環保產品認證和能源管理體系認證。加強能效標識監管,開展監督檢查,嚴厲打擊虛標、冒用等違法行為。完善綠色建筑、綠色建材標識和認證制度,建立可追溯的綠色建材評價和信息管理系統。制修訂綠色商場、綠色賓館、綠色飯店、綠色景區等綠色服務評價辦法,積極開展第三方認證評價。開展能效、水效、環保領跑者引領行動,發布領跑者名單和指標,推進行業對標達標。(牽頭單位:市質監局、市商務局、市旅發委、市建委,配合單位:市發改委、市工信委、市財政局、市環保局、市水務局等)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