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03-01 11:35
來源:莆田市人民政府
(二)加快車船結構升級。推廣使用新能源汽車。加快推進城市建成區新增和更新的公交、環衛、郵政、出租、通勤、輕型物流配送車輛使用新能源或清潔能源汽車,鼓勵使用純電動汽車。加強規劃引領,將充電設施建設和配套電網建設及改造納入城鄉規劃;將獨立占地的集中式充電站納入共用設施營業網點用地,優先保障土地利用年度計劃指標。在物流園、產業園、工業園、大型商業購物中心、農貿批發市場等物流集散地建設集中式充電樁和快速充電樁,為承擔物流配送的新能源車輛在城市通行提供便利。2018年,全市2011—2013年購入的傳統燃油城市公交車已完成更新為純電動公交車;到2020年,全市城市公交更新為新能源汽車和清潔能源汽車,適宜應用新能源汽車的公路客運車實現電動化率達到50%,城市出租車電動化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分時租賃車輛實現電動化,環衛和物流等城市專用車實現電動化率達到50%,完成省里下達的推廣新能源汽車任務數。(市工信局、交通運輸局、發改委牽頭,市財政局、自然資源局、住建局等參與)
推進船舶更新升級。全面實施新生產船舶發動機第一階段排放標準。推廣使用電、天然氣等新能源或清潔能源船舶。(市交通運輸局、湄洲灣港口管理局牽頭,莆田海事局、市工信局參與)
大力淘汰老舊車輛。采取經濟補償、限制使用、嚴格超標排放監管等方式,大力推進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營運柴油貨車提前淘汰更新,有序推進采用稀薄燃燒技術和“油改氣”的老舊燃氣車輛淘汰。制定營運柴油貨車和燃氣車輛提前淘汰更新目標及實施計劃。推廣使用達到國六排放標準的燃氣車輛。(市交通運輸局、生態環境局牽頭,市工信局、公安局、財政局、商務局等參與)
(三)加快油品質量升級。2019年1月1日起,全市全面供應符合國六標準的車用汽柴油,停止銷售低于國六標準的汽柴油,實現車用柴油、普通柴油、部分船舶用油“三油并軌”。研究銷售前在車用汽柴油中加入符合環保要求的燃油清凈增效劑。(市商務局牽頭,市發改委、市場監管局、生態環境局等參與)
(四)強化移動源污染防治。嚴厲打擊新生產銷售機動車環保不達標違法行為。嚴格新車環保裝置檢驗,在新車銷售、檢驗、登記等場所開展環保裝置抽查,保證新車環保裝置生產一致性。按照省里統一部署,構建全市機動車超標排放信息數據庫,追溯超標排放機動車生產和進口企業、注冊登記地、排放檢驗機構、維修單位、運輸企業等,實現全鏈條監管。推進老舊柴油車深度治理,具備條件的安裝污染控制裝置、配備實時排放監控終端,并與省、市生態環境等有關部門聯網,協同控制顆粒物和氮氧化物排放,穩定達標的可免于上線排放檢驗。按照省里統一部署,穩步推進定期更換出租車三元催化裝置工作。加強上路行駛機動車的監管,積極開展路檢路查、停放地抽測,嚴厲打擊柴油貨車等各類機動車超標排放行為。(市生態環境局、交通運輸局牽頭,市公安局、工信局、市場監管局等參與)
加強非道路移動機械和船舶污染防治。各縣(區、管委會)開展非道路移動機械摸底調查,劃定非道路移動機械低排放控制區,禁止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動機械,2020年底前完成摸底調查和劃定等工作。推進排放不達標工程機械、港作機械清潔化改造和淘汰,全市港口新增和更換的作業機械原則上優先采用清潔能源或新能源。我市沿海重點港口按國家要求時限納入船舶排放控制區管理,船舶靠港期間使用符合排放控制區標準的燃油。推動內河船舶改造,加強顆粒物排放控制,開展減少氮氧化物排放試點工作。(市生態環境局、湄洲灣港口管理局、住建局、莆田海事局、農業農村局牽頭)
推動靠港船舶使用岸電。加快港口碼頭岸電設施建設,提高港口碼頭岸電設施使用率。新建碼頭同步規劃、設計、建設岸電設施,已有遠洋集裝箱船舶泊位應逐步開展岸電設施改造,引導靠港船舶優先使用岸電。2020年底前,主要港口50%以上專業化泊位(危險貨物泊位除外)具備向船舶供應岸電的能力。沿海港口新增、更換拖船優先使用清潔能源。(湄洲灣港口管理局牽頭,市發改委、莆田海事局等參與)
五、優化調整用地結構,推進面源污染治理
(一)加強綠色規劃引領。各地根據城市地形、氣候特點和產業布局,加強對城市通風廊道的研究,在城市規劃、城市基礎設施新建和改造項目規劃、設計、審批時,充分考慮氣候變化中長期影響,避免在城市通風廊道密集建設高層建筑群,減輕城市“熱島效應”,增強城市大氣污染物的擴散能力,促進城市空氣質量的改善。(市自然資源局牽頭,市氣象局等參與)
(二)推進國土綠化和森林質量提升。充分挖掘造林潛力,科學拓展造林綠化空間,大力推進沿江、沿路、沿海“三沿一環”森林質量提升景觀帶建設,突出抓好村莊綠化、珍貴樹種造林,提倡不煉山造林,加強流域生態修復。在城市功能疏解、更新和調整中,將騰退空間優先留白增綠,逐步提高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市林業局牽頭,市住建局、自然資源局參與)
(三)加強揚塵綜合治理。嚴格施工揚塵監管。穩步發展裝配式建筑,推廣應用預制部品部件。加強施工工地揚塵污染防治,2018年底前建立施工工地的管理清單,市級監督部門定期組織開展現場抽查督導。將施工工地揚塵污染防治納入建筑施工安全生產標準化文明施工管理范疇,建立揚塵控制責任制度,揚塵治理費用列入工程造價。城市建成區建筑施工工地要做到工地周邊圍擋、物料堆放覆蓋、土方開挖濕法作業、路面硬化、出入車輛清洗、渣土車輛密閉運輸“六個百分之百”;推進建筑工地安裝揚塵在線監測和視頻監控設備,并與當地有關主管部門聯網,將是否安裝揚塵在線監測系統列入市級標準化優良項目“一票否決”項。將揚塵管理工作不到位的不良信息納入建筑市場信用管理體系,情節嚴重的,列入建筑市場主體“黑名單”。加強道路揚塵綜合整治。(市住建局、城市管理局牽頭,市生態環境局等參與)
大力推進道路清掃保潔機械化作業,提高道路機械化清掃率,2020年底前,城市建成區達到70%以上,縣城達到60%以上;加強渣土運輸車輛管理,渣土運輸車輛必須全部安裝密閉裝置,加裝衛星定位系統,確保車輛按照規定時間和路線行駛,嚴厲打擊違規運輸、違法傾倒行為。(市城市管理局、公安局牽頭,市交通運輸局等參與)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