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04-17 11:22
來源:平頂山市人民政府
牽頭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發改委。
配合單位:市交通運輸局、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市城市管理局、市委市政府機關事務管理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平頂山供電公司。
落實單位:各縣(市、區)政府。
13.科學實施重型車輛繞城行駛
2019年3月底前,確定繞城通道路線,完善通行條件,明確國家第三階段(含)標準以下柴油車輛禁限行區域、路線以及繞行具體路線,嚴控重型車輛進城。根據平頂山市現有路網結構和實際通行量,完善全市高速公路和國省干線公路重型車輛跨市快速通行主通道及輔助通道的路線設計,制定平頂山市重型車輛通行引導方案并向社會公布,探索實施高速公路分時段、分路段差異化收費,引導過境重型運輸車輛優先選擇主通道通行、遠離城市通過。
牽頭單位:市公安局。
配合單位:市交通運輸局、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市城市管理局、市生態環境局。
落實單位:各縣(市、區)政府。
14.減少機動車怠速尾氣排放
進一步完善城市機動車擁堵路段疏導方案。各縣(市、區)定期組織城市建成區機動車擁堵路段及敏感區域排查,對經常發生擁堵的路段及敏感區域,要加強現場疏導,合理組織車流,科學安排路線,提高道路通行效率,避免因機動車怠速運行加重尾氣排放污染。
牽頭單位:市公安局。
配合單位:市交通運輸局。
落實單位:各縣(市、區)政府。
(四)打好生態擴容提速戰役
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的要求,統籌推進森林、濕地、流域、農田、城市五大生態系統建設,重點加強交通干線、都市生態區、生態屏障和森林城市建設,不斷增加生態環境容量。
15.大力建設交通干線景觀走廊
按照道路兩側各100米以上和常綠與落葉搭配、喬灌結合的標準,著力推進南水北調沿線、鄭堯高速、焦桐高速等主要廊道綠化,實現廊道綠化向美化、彩化升級。
牽頭單位:市林業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配合單位:市交通運輸局。
落實單位:各縣(市、區)政府。
16.大力建設山地生態屏障
以伏牛山為重點,大力營造水源涵養林和水土保持林,開展石漠化治理,實施新一輪退耕還林,調整和優化森林結構,強化平頂山市生態屏障防護功能。
牽頭單位:市林業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配合單位:市水利局。
落實單位:各縣(市、區)政府。
17.大力創建森林城市
按照“以綠蔭城”理念,大力建設城市森林和圍城森林,全面提升城鄉綠化、美化水平,到2019年底,力爭建成1個省級森林城市,1個森林特色小鎮。
牽頭單位:市林業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配合單位: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市城市管理局。
落實單位:各縣(市、區)政府。
(五)打好柴油貨車治理戰役
堅持統籌“油、路、車”協同治理,以柴油車(機)達標排放為目標,建立健全嚴格的機動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全防全控環境監管制度,全鏈條治理柴油車(機)超標排放,明顯降低污染物排放總量,促進區域空氣質量明顯改善。
18.加強柴油貨車污染防治
(1)加大路檢路查和入戶檢查力度。各縣(市、區)建立完善生態環境、公安交通管理、交通運輸等部門聯合執法常態化路檢路查工作機制,重點檢查柴油貨車污染控制裝置、OBD(車載診斷系統)、尾氣排放達標情況,日抽檢柴油車數量不得低于當地車輛日通行量的15%,全年路檢路查柴油車5.6萬輛以上。在物流園區、工業園區、貨物集散地、公交場站等機動車集中停放地和維修地等場所和重點用車單位開展入戶檢查,每年入戶檢查柴油車數量不低于當地柴油車保有量的80%,2019年底前,實現對重點用車單位監督抽測全覆蓋。加大對高排放車輛監督檢查力度,全市年度利用遙感監測技術篩查柴油車27.8萬輛次以上。
(2)加大“黑煙車”查處力度。利用“黑煙車”抓拍、群眾舉報、公安交警現場攔截等方式,嚴厲打擊柴油車冒黑煙行為,到2019年底,基本消除柴油車冒黑煙現象,柴油貨車氮氧化物和顆粒物排放總量比2018年下降15%以上。完善“黑煙車”舉報投訴獎勵機制,全市統一使用“12369環保熱線”受理舉報。
(3)推動高排放車輛深度治理。按照政府引導、企業負責、全程監控模式,推進高排放老舊柴油車深度治理。對于具備深度治理條件的柴油車,鼓勵加裝或更換符合要求的污染控制裝置,協同控制顆粒物和氮氧化物排放。深度治理車輛應安裝遠程排放監控設備和定位系統,并與生態環境部門聯網。安裝遠程排放監控設備并與生態環境部門聯網且穩定達標排放的柴油車,可在定期排放檢驗時免于上線檢測。
(4)強化在用車排放檢驗機構和維修單位監管。加強排放檢驗機構監督管理,采取現場隨機抽檢、排放檢測比對、遠程監控排查等方式,每年實現對排放檢驗機構的監管全覆蓋。督促排放檢驗機構落實信息公開制度,按照上級要求,2019年6月底前,全市排放檢驗機構應向社會公開檢驗過程。對排放檢驗機構偽造檢驗結果、出具虛假報告等違法行為,依法依規撤銷資質認定(計量認證)證書,予以嚴格處罰并公開曝光,研究排放檢驗行政執法和刑事司法銜接機制。2019年底前,建立完善機動車排放檢測與強制維護制度(I/M 制度),強化維修企業監督管理,督促指導維修企業建立完善機動車維修治理檔案制度,嚴厲打擊篡改破壞OBD系統等弄虛作假方式通過排放檢驗的行為。
(5)健全柴油貨車管理體系。按照省編制的《河南省柴油車深度治理技術指南》《河南省超標車輛“黑名單”管理辦法》《河南省機動車排放檢驗機構監督管理辦法》《河南省機動車排放檢驗及維修治理監督管理辦法》《河南省機動車遙感監測管理辦法》要求,健全我市柴油貨車管理體系。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