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05-06 13:46
來源:江蘇省人民政府
日前,江蘇印發《全省鋼鐵行業轉型升級優化布局推進工作方案》。方案要求,江蘇新建和改造鋼鐵項目實施10/35/50的超低排放限值。全文如下:
省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全省鋼鐵行業轉型升級優化布局推進工作方案的通知
蘇政辦發〔2019〕41號
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省各委辦廳局,省各直屬單位:
《全省鋼鐵行業轉型升級優化布局推進工作方案》已經省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實施。
江蘇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9年4月22日
全省鋼鐵行業轉型升級優化布局推進工作方案
為進一步指導全省鋼鐵行業布局調整、產能整合、裝備升級、本質安全等工作,科學有序推進沿海鋼鐵基地示范工程,推動全省鋼鐵行業轉型升級優化布局,實現安全發展、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現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長江經濟帶發展的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落實《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全省化工鋼鐵煤電行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的通知》(蘇辦發〔2018〕32號),緊緊圍繞省政府推動全省鋼鐵行業“三提升、一降低”目標要求,堅持安全第一、生態優先、高質量發展,堅持布局調整和產能整合相結合,堅持全面推進與示范工程相結合,堅持企業搬遷與轉型升級相結合;嚴格安全環保準入門檻,落實更加嚴格的安全環保生產標準,牢牢守住安全生產的紅線底線;強化省級層面對布局規劃和產能指標的兩個統籌,發揮市場主體和地方政府兩個積極性,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實施跨地區、跨所有制的兼并重組,高起點、高標準規劃建設沿海精品鋼基地,做精做優沿江特鋼產業基地,加快推動全省鋼鐵行業轉型升級優化布局。
(二)主要目標。進一步提升空間布局水平,全力推動沿海鋼鐵重點示范項目建設,到2025年,全省鋼鐵行業沿江、沿海鋼鐵冶煉產能比例關系由目前的7:3優化調整為5:5,加快形成鋼鐵行業沿江沿海協調發展新格局。進一步提升產業集聚水平,到2020年,力爭全省鋼鐵企業數量由現在的45家減至20家左右,行業排名前5家企業粗鋼產能占全省70%。進一步提升行業技術水平,全省冶煉裝備綠色化、智能化、大型化水平明顯提升,全行業產能利用率穩定在85%-90%。進一步降低行業排放強度,到2020年,全省鋼鐵行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顆粒物排放總量分別下降30%、50%、50%,加快形成一批工藝裝備先進、生產效率高、資源利用率高、安全環保水平高的優質企業。加快調整產業結構優化產業布局,加快提高本質安全水平,加快提升安全監管能力,努力在治本上取得決定性勝利。
(三)工作路徑。一是嚴控沿江地區。推動減量調整,嚴格控制沿江地區的鋼鐵產能,同步推動做精做優和戰略轉移。二是倒逼環太湖地區。綜合運用政策執法手段,倒逼環太湖等環境敏感地區產能向沿海轉移。三是整合徐州等地區。重點整合200萬噸規模以下、能耗排放大的分散弱小低端產能向牽頭企業集中。四是發展沿海港區。借助沿海相關港區的碼頭航道、集疏運體系、土地承載和環境容量等區位優勢和資源稟賦,高起點、高標準地承接省內產能轉移。五是提升行業發展水平。通過本輪調整,力促全省鋼鐵行業在產品結構調整、空間布局優化、安全環保提升和智能化改造等方面得到大幅提升。
二、重點任務
(一)科學規劃建設沿海精品鋼基地??茖W論證、合理規劃,立足打造國際先進的現代化鋼鐵基地目標,利用沿海港區區位優勢和資源稟賦,優選搬遷項目實施主體,大力推動全省沿江和“低小散”產能整合,在南通通州灣、鹽城濱海新區、連云港板橋工業園等沿海重點港區集中布局。圍繞高質量和轉型升級要求,一次規劃、分期實施,高起點、高標準推動沿海精品鋼基地建設。(相關設區市人民政府,省發展改革委等有關部門)
(二)做精做優沿江特鋼產業基地。嚴格控制沿江地區的鋼鐵產能,推動沿江地區存量產能提檔升級,圍繞高端制造、綠色制造、智能制造等,推動裝備升級和工藝創新;支持特鋼行業發展,保留少數競爭力強、品種獨特、市場需求旺盛的中小型特鋼企業;支持鋼鐵企業集團化發展,引導沿江地區鋼鐵企業兼并重組和資源整合,構建創新鏈,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加快形成既符合高質量發展要求,又能體現綜合競爭優勢的沿江特鋼產業基地。(相關設區市人民政府,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等有關部門)
(三)嚴格落實環境敏感區域產能退出要求。綜合運用政策執法等手段,加快實施環太湖、沿江、沿運河等環境敏感區域的相對落后冶煉產能退出和搬遷工作,距太湖直線距離10公里以內的所有冶煉產能,20公里以內的600m3及以下高爐、50噸及以下轉(電)爐必須在2020年前全部退出、搬遷,40公里以內的500m3及以下高爐、45噸及以下轉(電)爐必須盡快按照國家減量置換要求和蘇辦發〔2018〕32號文要求進行技改升級。(相關設區市人民政府)
(四)切實加大分散弱小產能整合力度。下大力氣整合徐州地區的分散冶煉產能,按照市場化、法治化要求,加快整合200萬噸規模以下、能耗排放大的分散弱小產能。到2020年前,徐州地區冶煉產能比2017年下降30%以上,整合形成2家裝備水平高、長短流程結合、能耗排放低的大型鋼鐵聯合企業。(徐州市人民政府)
(五)加快鋼鐵行業轉型升級。以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為目標,大力推進綠色制造、智能制造和共性技術、質量技術攻關,從體系建設、空間布局、能力提升、節能減排、質量升級等多方面對鋼鐵企業開展轉型升級綜合評價,推進切實提高產品的可靠性、穩定性和一致性水平,確保全行業污染物排放和能耗總量穩步下降,推動全行業的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各設區市人民政府,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等相關部門)
三、實施流程
(一)細化落實項目選址。南通通州灣、鹽城濱海新區、連云港板橋工業園等沿海港區,是本輪鋼鐵項目搬遷的優選區域。要按照首期建設規模800萬噸左右,遠期預留1500-2000萬噸、具備條件的港區可預留3000萬噸左右的發展空間,嚴格落實土地利用規劃、城鄉規劃等相關規定,充分考慮區域環境容量、集疏運體系支撐等,進一步細化落實重大搬遷項目選址,加快建設國際先進的現代化沿海鋼鐵基地。(省發展改革委等有關部門,相關設區市人民政府)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