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05-06 13:46
來源:江蘇省人民政府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在省政府統一領導下,省發展改革委負責統籌協調推進全省鋼鐵行業布局調整優化工作。各相關設區市也須組建相應組織推進機制,切實加強對本項工作的組織領導和統籌推進,全面落實省政府相關決策部署和支持政策。(省發展改革委等有關部門,相關設區市人民政府)
(二)加強政策支持。省各有關部門抓緊研究出臺資金、稅收、金融、土地、人員安置和債務處置等方面的支持政策,研究制定更大力度的環保、能耗、安全、質量和畝均績效評價等方面的倒逼政策,切實提高鋼鐵行業安全、環保準入門檻,確保精準、高效地推動全省鋼鐵行業布局優化調整。鼓勵產能轉移對口城市加強交流協作,在堅持平等協商、互惠互利的基礎上,建立推動產能跨區域轉移政策支持機制。(省發展改革委等有關部門,相關設區市人民政府)
(三)加強推進協調。建立鋼鐵行業布局調整重大項目協調推進機制,協調解決推進過程中的困難和問題。完善重點示范工程、重點企業、重點項目工作信息匯報制度,及時掌握進展情況,動態跟蹤監管,積極協調推進。強化督導與監管,完善相關保障機制與應急預案,堅守安全環保底線,堅決防范重大社會風險和金融風險。(省發展改革委等有關部門,相關設區市人民政府)
(四)加強監督考核。建立強有力的事前事中事后監管機制,確保方案政策要求的權威性和嚴肅性。加大監督考核力度,制定實施《江蘇省布局調整和轉型升級重點項目監督管理辦法》,組織開展實地督查、集中會辦,推動有關工作落實。(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等有關部門,相關設區市人民政府)
(五)加強安全監管。安全生產連著千家萬戶,事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事關改革發展穩定大局,必須痛下決心、標本兼治,全面提升鋼鐵行業安全生產水平,全方位壓緊壓實安全責任。嚴格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屬地管理責任和部門監管責任,嚴肅問責追責,嚴厲打擊違法違規行為,強化信用約束,確保安全責任不落空。(省應急管理廳等相關部門,各設區市人民政府)
附件:
1﹒設區市鋼鐵行業布局規劃實施方案編制要求
2﹒江蘇省鋼鐵行業布局優化結構調整項目建設實施標準
3﹒江蘇省布局調整和轉型升級重點項目監督管理辦法
附件1:設區市鋼鐵行業布局規劃實施方案編制要求
一、總體方向
按照省政府關于鋼鐵行業轉型升級“三提升、一降低”的要求,強化“嚴控長江帶、倒逼環太湖、整合低小散、利用沿海港、行業上水平”等重點舉措,原則上所有搬遷轉移、產能并購項目,只允許在沿海地區規劃實施。
二、沿海地區規劃建設要求
(一)產能規模。沿海深水港區布局建設鋼鐵項目總粗鋼產能規模必須要達到800萬噸左右,遠期目標要達到2000-3000萬噸。
(二)工藝裝備。沿海深水港區布局建設鋼鐵項目高爐有效容積要大于3000立方米,轉爐公稱容量大于200噸,其余主體工藝裝備達到國家《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鼓勵類水平;其他地區布局建設鋼鐵項目所有工藝裝備均要達到國家《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鼓勵類水平。
(三)主要指標。相關技經、能耗、排放等主要指標要求詳見附件2。
(四)運作思路。要有較為明確的產能構成方案和運作思路。在切實做好前期調研和與相關企業開展接洽的基礎上,形成較為完善和較強可行性的產能構成方案,基本明確重組牽頭企業、戰略投資方、運作模式、資金來源和實施步驟等相關事項。
(五)技術水平。要高水平、高起點、高標準規劃項目實施方案,原則上要規劃建設長短流程結合、品種普優結合、長材板材結合的現代化、大型化、智能化的綜合性鋼材生產加工基地,并配備有完善的循環經濟發展體系。
(六)其他要求。必須要符合國家和我省有關環保、能耗、安全、質量、土地和海域等方面的法律法規和產業政策。
三、其他地區轉型升級要求
(一)具體要求。環太湖地區產能規模200萬噸以下或距太湖直線距離20公里以內的鋼鐵企業,原則上只能搬遷轉移。
(二)工藝裝備。所有轉型升級鋼鐵技改項目工藝裝備均要達到國家《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修正)》鼓勵類水平。
(三)主要指標。相關技經、能耗、排放等主要指標要求詳見附件2。
(四)運作思路。要有較為明確的產能置換方案和運作思路。在切實做好前期調研和與相關企業開展接洽的基礎上,形成較為完善和較強可行性的產能置換方案,基本明確重組牽頭企業、戰略投資方、運作模式、資金來源和實施步驟等相關事項。
(五)技術水平。要高水平、高起點、高標準規劃項目實施方案,原則上要規劃建設長短流程結合、品種普優結合、長材板材結合的現代化、大型化、智能化的綜合性鋼材生產加工基地,并配備有完善的循環經濟發展體系。
(六)其他要求。必須要符合國家和我省有關環保、能耗、安全、質量、土地等方面的法律法規和產業政策。
附件3:江蘇省布局調整和轉型升級重點項目監督管理辦法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