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成人小视频|国产黄影院|青青草免费观看|55影视大全免费追剧|chottie

首頁 > 新聞 > 正文

浙江嘉興市大氣環境質量限期達標規劃

時間:2019-08-29 10:31

來源:嘉興市人民政府

NO2高值區集中在南湖區、秀洲區、桐鄉市和嘉興經濟技術開發區,其工業較為發達,路網稠密,是工業源和移動源NO2排放較為集中的區域。

SO2高值區為海寧市,工業鍋爐及電廠的排放貢獻可能是SO2濃度較高的主要原因。

CO高值區集中在南湖區、秀洲區、海寧市和嘉興經濟技術開發區。上述區域人口相對密集,工業企業、交通運輸等也相對集中。

除海鹽縣外,其他縣(市、區)的O3均偏高。嘉興市涉VOCs企業較多,在夏季受高溫影響時容易在本地迅速生成O3。同時,嘉興市南面臨海,在受到海陸風影響時也容易推高O3濃度。

三、大氣污染物排放特征分析

2017年,嘉興市主要大氣污染物SO2、NOX、VOCs、PM10和PM2.5的排放量分別為1.5萬噸、6.1萬噸、9.3萬噸、7.0萬噸和1.9萬噸。SO2的排放貢獻主要來自固定燃燒源,占總排放量的75.5%,其中電力供熱和工業鍋爐的排放占比較大。NOX排放中移動源的分擔率最大,占總排放量的51.1%,主要來自柴油車和非道路移動源。VOCs排放中工藝過程源和溶劑使用源分擔率最大,占到77.4%。PM10和PM2.5排放源中工藝過程源分擔率最大,分別占65.2%和59.7%。

四、空氣質量達標壓力分析

自2013年國務院發布實施《關于印發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的通知》(國發〔2013〕37號)以來,嘉興市環境空氣質量狀況持續改善,達標天數逐年增加,重污染天氣發生頻率明顯降低。

截至2017年底,嘉興市PM10、NO2、SO2和CO濃度均已達到國家二級標準,但PM2.5和O3仍存在明顯超標現象。,2017年PM2.5年均濃度為42μg/m3,超過國家二級標準20.0%。2017年O3_8h_90per濃度為182μg/m3,超過國家二級標準13.8%。

總體來說,嘉興市PM2.5年均濃度近五年雖呈下降趨勢,但仍未達標,O3濃度超標率居高不下,嚴重影響優良天數比例,均需重點控制。

五、重點任務和措施

(一)調整產業布局和結構,強化源頭管控。

1. 優化產業空間布局。

(1)大氣環境空間高敏感區重點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和城市空間品質,重點發展現代服務業,著力打造政治文化中心和以商貿金融為重點的現代服務業中心。強化產業與城市空間相互協調布局,結合夏季盛行東南風、冬季盛行西北風的特點和本地產業規劃,綜合考慮產業園區、重點工業企業空間布局,避免人口密集區處于污染物擴散下風向區域。科學制定產業布局規劃,形成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明確不同主體功能區鼓勵、限制和禁止發展的產業,在堅決遏制產能盲目擴張和嚴控總量的前提下,有序推進產業布局調整和優化。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發展低能耗、高附加值的新興產業和高端制造業。

(2)通過關停淘汰、上大壓小、整治入園、規范提升等方式,推進建材、木業、紡織印染、塑料制品、印刷等行業扶優汰劣、整體提升,全面提高裝備技術水平和綠色低碳發展水平。對現有工業企業進行摸底排查,重點加快大氣環境空間高敏感區及次敏感區城市建成區中重污染企業搬遷改造或關閉退出進度。各縣(市、區)已確定的退城企業,要明確時間表,逾期不退城的依法依規予以停產。到2020年,大氣環境空間高敏感區城市建成區重污染企業全部搬遷改造或關閉退出;到2022年,全市城市建成區重污染企業全部搬遷改造或關閉退出。

(3)推動重大項目向重點開發區域集中,推動傳統產業向園區聚集發展,開展園區生態化建設與改造,整合提升現有各類園區。按照各產業集群區建設發展規劃,明確園區功能定位和產業配套,培育和建設關聯企業高度集中的產業基地。推進各類園區循環化改造、規范發展和提質增效。新建工業項目向各類工業園區、開發區和產業集聚區發展,新建化工項目必須進入符合區域規劃和規劃環評要求的化工園區。全市禁止新增化工園區,加大現有化工園區整治力度,進行分類整合、改造提升、壓減淘汰。中心城區范圍內禁止新、擴建涉VOCs排放的工業項目。到2020年底,各縣(市、區)新增重大產業項目主導功能落實率達100%。

2. 嚴格環境準入要求。

(1)強化環境空氣質量對規劃環評的約束和指導作用,2019年底完成“三線一單”(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環境準入負面清單)編制工作,明確禁止和限制發展的行業、生產工藝和產業目錄。全面落實環境功能區劃和“三線一單”要求,實施項目、總量、空間“三位一體”準入制度,落實差別化管控措施,嚴格執行負面清單制度。

(2)嚴控“兩高”行業產能。禁止新增鋼鐵、鑄造、水泥和平板玻璃等行業產能,搬遷或改建項目實行污染物排放量2倍削減替代,嚴格執行鋼鐵、水泥、平板玻璃等行業產能置換實施辦法,并將替代方案落實到企業排污許可證中,納入環境執法管理。積極推行區域、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新、改、擴建石化、化工、建材、有色等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應符合區域、規劃環評要求。提高電力、化工、印染、造紙、化纖等重點行業環保準入門檻,控制新增污染物排放量。禁止新建35蒸噸/小時以下的高污染燃料鍋爐(包括燃煤、重油、生物質、醇基等鍋爐)。新、改、擴建涉及大宗物料運輸(年運輸量150萬噸以上)的建設項目,原則上不得采用公路運輸。

(3)嚴格控制涉VOCs項目建設。嚴格限制新、擴建醫藥、印染、化纖、合成革、工業涂裝、包裝印刷、塑料和橡膠等重污染項目。禁止新、改、擴建涉高VOCs含量溶劑型涂料、油墨和膠黏劑等生產和使用的項目。嚴格控制新建涉VOCs規模以下工業企業。新建涉VOCs排放的工業企業全部入園區,實行區域內現役源2倍削減量替代,并從源頭加強控制,使用低(無)VOCs含量的原輔材料,配套安裝高效收集、治理設施。

3. 加快化解過剩產能。

淘汰落后產能企業,加大落后產能淘汰和過剩產能壓減力度。以鋼鐵、建材、印染、造紙、化工、化纖、電力等高污染行業為重點,研究制定淘汰過剩產能工作方案,明確年度重點任務、時間節點、工作措施和責任部門。嚴格執行質量、環保、能耗、安全等法規標準和《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綜合運用市場、法律、技術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堅決淘汰一批能耗超標、污染嚴重的過剩產能、工藝和設備。明確區域產業(塊狀行業)整治重點清單,以大氣環境高敏感區、次敏感區為重點推進區域,加大高污染產業集群的淘汰、轉型力度。到2020年底,關停35家“兩高”企業,力爭完成淘汰鋼鐵(鑄造)行業200萬噸、印染行業8億米、造紙行業10萬噸、水泥(建材)行業500萬噸、化工行業20萬噸、化纖行業30萬噸、熱電行業50兆瓦的落后低效產能;到2022年底,重點行業基本完成淘汰落后產能任務。

1234567...11

編輯:李丹

  • 微信
  • QQ
  • 騰訊微博
  • 新浪微博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 人參與 | 條評論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www.clhhj.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大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