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10-31 09:26
來源:河南生態環境廳
強化協調聯動,推動攻堅措施落實
先后召開四次污染防治攻堅推進會,查找突出問題,壓實工作責任,推動重點難點問題解決。各相關職能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分別制定專項工作方案,堅決“去”、主動“調”、加快“轉”、大力“改”,推動能源結構、產業結構、運輸結構調整優化。全省列入重污染企業搬遷改造任務180家,關停落后煤電機組16臺總規模160萬千瓦,淘汰退出落后產能128家。今年以來,全省規模以上企業煤炭消費總量同比下降10.4%,天然氣消費量同比增長10%,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占比上升至22.9%,鐵路貨運量同比增長15.2%。
堅持項目帶動,加快污染治理進度
今年以來,全省開展了非電行業提標、重點行業無組織排放、工業爐窯、VOCs(揮發性有機物)、鍋爐、鑄造行業等6大類治理項目近3.1萬個,截止目前,已完成2.1萬個,完成率68%。全面實施在用車環保檢驗實施新標準,全省已有445家排放檢驗機構完成升級及聯網工作;深入推進路檢路查工作,今年全省共設置路檢點位172個,抽檢柴油貨車83.06萬輛次,全省日均檢測車輛3200輛,檢出超標排放柴油車4.56萬輛次,抽檢不合格率5.5%;開展成品油市場監管和質量抽檢工作,累計抽檢加油站3927座次、油品7581批次,依法查辦銷售不合格油品的案件284件;加大黑加油站查處力度,今年全省共查處黑加油站點1176個,流動加油車667輛,黑煉油點2處,查沒非法油品1600多噸。推進揚塵治理。全省規模以上工地 9885個,安裝在線監控監測設備8434個,安裝率85%;城市建成區建設綠地超過4900公頃、整治綠地裸露地面80萬平方米。深入開展國省干線揚塵污染專項治理行動和普通公路路域環境治理大提升“百日攻堅”行動,推動建立“路長制”,全省高速公路、國省干線基本實現“全路無垃圾、車行無揚塵”。
突出“三散”治理,深化攻堅治理成效
7月份以來,我省將“散亂污”專項整治、散煤治理替代和散塵污染防治作為關鍵抓手,強化工作措施,嚴格整治標準,狠抓責任落實,有力的推動了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深入開展。一是周密安排部署。制定印發河南省“三散”治理1+4方案(“三散”污染專項治理方案,“雙替代”供暖、“散亂污”整治、散煤整治、散塵整治專項方案),建立“1+5”辦公協作機制(攻堅辦,“散亂污”治理辦、控塵辦、散煤辦、打黑油辦、“雙替代”辦),六個辦公室協調聯動、共同發力,實施周調度、周通報、周例會、月總結,開通鄭州地鐵1號線“生態文明號”專列、暢通“12369”環保熱線電話、發揮報紙、微信公眾號等各類媒體作用,加大宣傳力度,強力推進“三散”治理各項工作。二是持續加大“散亂污”企業整治力度。今年以來,我省持續加大“散亂污”企業動態清零整治力度,開展常態化、拉網式、不間斷排查,嚴格實施分類整治,通過限時治理、限標治理、限域治理,做到該入園的入園、該改造的改造、該淘汰的淘汰,實施清單式、臺賬式、網格化管理,確保所有“散污”企業不漏一家。截至目前,累計排查整治“散污”企業1.4萬多家。三是不斷加大散煤治理力度。按照先北后南、先城后鄉、先點后面和以氣定改、以電定改、先立后破的改造原則,因地制宜、因能制宜、因時制宜,倒排工期,掛圖作戰,強力推進,截至9月底,新建改造供熱管網328公里、熱力站279座,新增供熱面積3182萬平方米,累計完成“雙替代”107萬戶。在確保群眾清潔取暖的同時,全面加強散煤治理,對能夠實施集中供熱、地熱能、“雙替代”等清潔能源的地區和市、縣(市)城區全部劃定為“禁煤區”,持續開展燃煤散燒治理專項檢查行動,加大潔凈型煤抽檢頻次,依法嚴厲打擊銷售不合格潔凈型煤行為,嚴禁散煤復燃。四是全面提升散塵治理水平。強化城市散塵治理,持續開展城市清潔行動,大力推行“以克論凈、深度保潔”清掃作業模式,全省每天對4萬多平方米的主次干道和1.3萬平方米的城鄉結合部、背街小巷道路實施機械化清掃,全省15萬戶餐飲服務單位安裝了油煙凈化設施,安裝率達96.6%。積極開展農業生產散塵防治,制定《河南省花生機械化收獲作業揚塵治理指導意見》,開展花生收獲揚塵治理試點,花生收獲機收率達到65%;嚴格加強秸稈禁燒管控,充分發揮“藍天衛士”實時監控系統作用,加強巡回檢查,嚴控秸稈焚燒行為。強化工業企業散塵治理,深入開展工業企業完成物料運輸、生產工藝、堆場環節的無組織排放深度治理,全面實現“五到位、一密閉”,對無組織排放達不到要求的企業,嚴格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予以處罰,并責令停產整改。今年全省1.7萬余個工業企業無組織排放治理項目,已完成近1.1萬個,完成率達63%。
我省馬上即將進入一年中氣象條件最為不利的秋冬季。近日,生態環境部等10部委和6省市聯合發布《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9-2020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汾渭平原2019-2020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正在會簽之中,我省《2019-2020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近期也將正式印發。下一步,我們將重點抓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全面落實秋冬季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措施。突出抓好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加快調整能源結構、積極調整運輸結構、實施綠色環保調度、強力推進“三散”污染治理、全面實施工業企業深度治理、大力做好移動源污染控制、有效應對重污染天氣等8個方面41項重點攻堅任務落實,加強組織領導,嚴格考核問責,加大執法力度,加大財政支持,開展幫扶調研,注重宣傳引導,確保全省秋冬季空氣質量改善目標和重點攻堅任務的全面完成。
二是切實抓好重污染天氣應急應對。扎實做好應急減排措施修訂,確保工業源、揚塵源、移動源等的減排措施全面覆蓋。細化“一廠一策”方案,對生產工序不可中斷,通過采取提高治污效率、限制生產負荷等措施減排的重點排污企業,安裝煙氣排放自動監控設施,并提供分布式控制系統一年以上數據記錄,達到相應減排比例;對采用輪流停產方式達到停產比例要求的行業,原則上輪流停產批次不應超過3批。加強環境空氣質量分析研判,當未來較長時間段內,有可能連續多次出現重污染天氣過程,將頻繁啟動橙色及以上預警時,指導鋼鐵、焦化、氧化鋁、電解鋁、炭素、銅冶煉、陶瓷、耐火材料、玻璃、石油化工、煤制氮肥、制藥等生產工序不可中斷或短時間內難以完全停產的行業,預先調整生產計劃,確保在預警期間能夠有效落實應急減排措施。同時,對承擔居民供暖的工業企業,嚴格實行“以熱定產”;對擁有外貿訂單的保障類企業和保障性工程,嚴格控制數量,一經發現保障類企業超出允許生產經營范圍、保障類工程,未做到綠色施工相關要求的,立即移出保障清單。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