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04-22 10:13
來源:長治市人民政府
日前,長治發布《長治市打贏藍天保衛戰2020年決戰計劃》,詳情如下:
縣區人民政府,高新區管委會,市直各有關單位:
《長治市打贏藍天保衛戰2020年決戰計劃》已經第82次市政府常務會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落實。
長治市打贏藍天保衛戰2020年決戰計劃
為持續改善我市環境空氣質量,保障全市人民群眾身心健康,決戰決勝藍天保衛戰,制定本計劃。
一、決戰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認真落實省委“四為四高兩同步”總體思路和要求,以改善空氣質量為剛性要求,堅持方向不變、力度不減,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和結果導向,突出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聚焦重點,標本兼治,深入推進產業、能源、交通和用地結構調整,強化污染物排放總量和濃度控制,促進全市環境空氣質量持續改善,協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全面打贏藍天保衛戰。
二、決戰目標
(一)約束性指標。
全市環境空氣質量持續改善,完成省下達我市的2020年打贏藍天保衛戰目標,通過國家、省“十三五”環境空氣質量考核。(各縣區目標待省下達我市目標后由市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領導組辦公室另行分解下達)
(二)爭取性指標。
1.我市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在全國168個城市中排名前移。
2.全市各縣區二氧化硫平均濃度力爭全部達到環境空氣質量一級標準。
三、決戰任務
(一)堅決優化調整產業結構和布局。
1.深入推進重污染行業結構優化調整。完成全市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環境準入清單編制工作。(市生態環境局、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按照職責落實)堅持排放總量與排放標準雙控、標準服從總量的原則,嚴格落實“三線一單”和“兩高”行業產能控制要求,落實《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年本)。積極穩妥化解過剩產能,新、改、擴建項目必須制定產能置換方案。新建項目必須入園進區,嚴禁未進行裝備技術和規模升級的物理搬遷。產能置換和產業優化布局要符合區域大氣環境容量的要求。鼓勵發展飛地經濟,化解區域重污染企業集聚矛盾,進一步簡政放權,優化服務,優先支持提前關停退出的產業升級轉型項目。(市工信局牽頭,市發改委、市生態環境局、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行政審批服務管理局等部門配合,相關縣區政府、高新區管委會落實)
完成焦化產能壓減年度任務,按照《長治市焦化行業壓減過剩產能打好污染防治攻堅行動實施方案》(長政辦發〔2019〕58號)要求,分批全部退出炭化室高度4.3米焦爐,全市淘汰壓減焦化產能288萬噸。(市工信局牽頭,市發改委、市生態環境局等部門配合,相關縣區政府落實)
持續推進城市建成區及周邊重污染企業搬遷退出。2020年10月底前,主城區建成區及周邊區域力爭退出未達生態環境部工業企業分類管控A級和B級標準的鋼鐵、焦化、鑄造企業。(市工信局牽頭,市發改委、市生態環境局、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等部門配合,相關縣區政府、高新區管委會落實)
2020年9月底前完成煤炭洗選企業核查認定,并按照省政府要求完成上報審核公告,對屬于《山西省淘汰煤炭洗選企業暫行規定》淘汰范圍洗煤企業,由相關縣區政府依法取締。(市能源局牽頭,市發改委、市工信局、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生態環境局、市水利局、市應急局、市市場監管局、市稅務局等部門配合,縣區政府、高新區管委會落實)
2.推進“散亂污”企業綜合整治。持續開展拉網式排查,實施“一企一策”精準幫扶,通過分類處置、規范引導,實現不散、不亂、不污,在持續改善環境質量的同時,培育壯大特色產業集群,穩定就業、推動創新、促進增收。對于符合規劃布局,經過整治提升還可以繼續在原址生產的企業,列入提升改造類,留出整改時間,完善相關審批手續,對照相關行業排放標準和清潔生產要求,在裝備工藝、污染治理等方面提升改造,推進產業向規范化、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對于在當地吸納就業人數多、布局分散但已形成特色產業的企業,列入整合搬遷類,科學規劃布局,高標準建設特色園區,積極引導企業入園,并在整合過程中實現產業、技術和環境污染治理水平的提升。對不符合產業政策或規劃布局要求,無污染防治設施或污染防治設施簡陋,且在原址不具備改造升級、繼續生產條件的企業,列入關停取締類,基本做到“兩斷三清”(切斷工業用水、用電,清除原料、產品、生產設備)。(市生態環境局、市工信局牽頭,市發改委、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能源局、市市場監管局等部門配合,縣區政府、高新區管委會落實)
3.推進傳統產業集群升級改造。襄垣縣要制定工業企業綜合整治方案,明確整治標準,報省大氣辦、市政府和市大氣辦備案,2020年9月底前完成整治。(市工信局牽頭,市生態環境局、市發改委、市交通局等部門配合,襄垣縣政府落實)其他縣區也要針對本區域特色企業集群,制定綜合整治方案,提升產業發展質量和環保治理水平,建設清潔化企業集群。(市工信局牽頭,市生態環境局、市發改委、市交通局等部門配合,其他縣區政府落實)積極推廣集中供汽供熱或建設清潔低碳能源中心,具備條件的鼓勵建設集中涂裝中心、有機溶劑集中回收處置中心等。(市工信局牽頭,市生態環境局、市發改委等部門配合,縣區政府、高新區管委會落實)
4.高標準實施鋼鐵行業超低排放改造。全市現有5家鋼鐵企業全部按要求完成有組織排放環節超低排放改造。2020年10月1日前,位于潞州區的首鋼長鋼和長信工業、位于潞城區的興寶鋼鐵以及含有裝備水平不屬于《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年本)限制類的265m2燒結機的金燁鋼鐵等4家鋼鐵企業,完成大宗物料清潔運輸改造,進出鋼鐵企業的鐵精礦、煤炭、焦炭等大宗物料和產品采用鐵路、管道或管狀帶式輸送機等清潔方式運輸的比例不低于 80%,其他汽車運輸部分應全部采用新能源汽車或達到國五及以上排放標準的汽車。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并達到生態環境部評估監測標準的鋼鐵企業在重污染天氣預警期間或采暖期錯峰生產時實行差異化管控,不強制實施相應生產設施的停、限產措施。(市生態環境局、市工信局牽頭,市發改委、市交通局配合,相關縣區政府落實)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