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08-20 09:29
來源: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四是開展揚塵污染防治專項行動。建立城市降塵、道路揚塵通報考核制度,每月城市降塵量不高于8噸/月·平方公里。積極開展揚塵污染防治措施和揚塵污染物排放“雙達標”整治攻堅行動,逐條對標《河北省揚塵污染防治辦法》,嚴格落實“六個百分之百”和“兩個全覆蓋”,推動揚塵污染防治工作提檔升級。加大城市(縣城)道路低塵機械化濕式清掃和灑水保潔頻次,強化城市出入口及城市周邊重要干線公路路段機械化清掃和破損路面修復,每月進行城市道路降塵監測通報,有效降低道路揚塵污染。
五是保持“散亂污”企業動態清零。繼續開展“散亂污”企業整治“動態清零”行動,重點對轄區交界處、城鄉結合部、工業大院、產業集聚地等重點區域強化巡查排查,發現一起、查處一起,確保動態清零。嚴禁“以停代治”“以罰代改”,嚴禁放寬標準要求,嚴禁虛假整改、敷衍整改。對全省2017年以來排查整治的13.17萬家“散亂污”企業開展“回頭看”,對達不到整治標準的立行立改、邊查邊改,9月底前所有“散亂污”企業全面完成核查驗收工作。
六是扎實推進散煤污染治理。堅持宜氣則氣、宜電則電、宜煤則煤,宜新能源則新能源,加強氣源和電力供應保障,確保采暖季前完成農村清潔取暖改造任務,傳輸通道城市平原地區基本完成生活和冬季取暖散煤清潔替代。組織開展劣質散煤管控“百日會戰”,嚴厲打擊非法銷售劣質散煤行為,9月底前,散煤經營主體抽檢覆蓋率達到90%以上,堅決防止散煤復燃,確保群眾溫暖過冬、清潔取暖。
以上就是今天的主要發布內容。謝謝大家!
回答記者提問
河北日報:為推進全省大氣污染治理,在工業轉型升級方面主要采取了哪些工作措施?
河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節能與綜合利用處處長周久建:
習近平總書記對我省提出“堅決去、主動調、加快轉”的總要求,這為我們做好大氣污染防治綜合治理、推動工業轉型升級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為此,我廳緊緊圍繞總書記的要求扎扎實實抓好“去、調、轉”工作落實。
一、堅定不移“堅決去”,以壯士斷腕的決心推動過剩產能減量增效。一是扎扎實實去產能。自2016年以來,主動自我加壓,共壓減水泥、平板玻璃、焦化產能1194.9萬噸、4159萬重量箱、2923.8萬噸;企業數量由518家、68家、89家減少到206家、21家、58家。水泥行業于2019年提前一年超額完成2018—2020年三年目標任務。全面取締“地條鋼”,未發現一起死灰復燃問題。2020年全省將再壓減平板玻璃840萬重量箱、焦炭200萬噸。目前,去產能任務已落實到具體企業和裝備,部分產能已關停。二是裝備水平和產業集中度大幅提升。實施35個鋼鐵、15個焦化產能置換項目,鋼鐵、焦化等行業大型先進裝備占比超70%,產能加快向資源優勢地區聚集,其中唐山、邯鄲鋼鐵、焦化產能占全省70%。三是產品結構明顯優化。新型干法水泥、浮法玻璃比重達到100%,中高端鋼材占比達77%。四是盈利能力明顯提升。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營業收入利潤率4.6%,比全國高1.0個百分點,噸鋼利潤是2016年的1.8倍。
二、奮發有為“主動調”,以建設現代化工業體系為核心推動結構調整明顯轉變。一是構建高質量發展政策體系。形成以《關于加快推進工業轉型升級建設現代化工業體系的指導意見》總綱文件為核心、《支持“萬企轉型”若干政策措施》等5個綜合文件為依托,工業設計、食品等40多個專項文件為基礎的“1+5+X”政策體系。二是區域結構調整步伐加快。創建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21家,實現了11個設區市全覆蓋,數量居全國第6。秦唐滄沿海經濟帶工業增加值占比由2016年的39%提高到46.5%。唐山入選全國工業穩增長和轉型升級成效明顯市(州)。三是產業結構不斷優化。“鋼鐵裝備雙輪驅動、新興產業多點開花”成效顯現,鋼鐵行業營收超萬億,保持全國首位,裝備制造業營收超8000億元,2016年以來增加值年均增長9.0%,高于規上工業4.2個百分點。高新技術產業占比達到19.5%,比2016年高1.1個百分點,生物醫藥、新材料、新型顯示等行業連續兩年兩位數增長。四是產品結構提檔升級。大中型制造企業研發機構建有率達到100%,培育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24家,居全國第6,培育“專精特新”企業1024家,數量是2016年的10倍,122項產品填補國內空白、132項產品細分領域市場占有率全國第一。
三、抓住機遇“加快轉”,以“萬企轉型”行動為抓手推動新舊動能加快轉換。一是改造提升傳統產業。以技術改造、兩化融合、工業設計為抓手,“一企一策”指導1.3萬家規上工業企業轉型升級,推動1.1萬家企業實施新一輪技改、8000多家企業實現上云、13個市建成工業設計中心。今年上半年全省累計實施省重點技改項目1663項,總投資3783.6億元,分別同比增加61.3%和24.3%,取得我省連續11年實施“千項技改”工程以來最好成績。二是加快布局新興產業。以數字經濟為突破口,高規格舉辦2019年中國國際數字經濟博覽會,習近平總書記親發賀信,大力發展5G、大數據、工業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數字經濟規模超萬億,占GDP比重超過30%。在全國率先出臺應急、康復輔助器具、被動式超低能耗建筑等產業發展規劃,推動未來產業高質量發展。三是大力實施綠色制造。以實現廠房集約化、原料無害化、生產潔凈化、廢物資源化、能源低碳化為目標,支持工業企業踐行綠色制造模式,共創建省級以上綠色工廠185家,其中國家級綠色工廠70家,位居全國第7。鋼鐵、建材企業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率超90%,高于全國17個百分點。2019年,全省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為16.8立方米/萬元(以2000年不變價計),相當于全國平均水平的2/5(42.0立方米/萬元),處于全國先進水平。四是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從2013年1家新能源整車企業、1個產品發展到目前的10家整車企業、65個產品,各類新能源汽車配套生產企業40余家,年生產能力40.8萬輛。全省新能源汽車產量逐年增長,從2016的3620輛提升到2019年45000輛(2019年全國新能源汽車產量124.2萬輛)。2019年以來全省新增和更換的城市公交車100%為新能源汽車。全省已累計推廣新能源公交車2萬輛、新能源出租車2440輛,公交車電動化率達67%。截止今年6月底,我省新能源汽車保有量超14萬輛,居全國第11位。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