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1-10 09:58
來源:黑龍江省人民政府
(十九)深化揚塵污染綜合治理。全面推行綠色施工,嚴格執行“六個百分之百”,將防治揚塵污染費用納入工程造價。到2025年,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積的比例達到30%;地級及以上城市建成區道路機械化清掃率達80%左右,縣城達70%左右。對城市公共裸地進行排查建檔并采取防塵措施。城市大型煤炭、礦石等干散貨碼頭物料堆場基本完成抑塵設施建設和物料輸送系統封閉改造。(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生態環境廳、省交通運輸廳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十)推進礦山生態環境綜合整治。新建礦山原則上要同步建設鐵路專用線或采用其他清潔運輸方式。對限期整改仍不達標的礦山,根據安全生產、水土保持、生態環境等要求依法關閉。(省自然資源廳、省生態環境廳、省水利廳、省林草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十一)加強秸稈綜合利用和禁燒管控。提高秸稈還田標準化規范化水平。健全秸稈收儲運服務體系,提升產業化能力,提高離田效能。到2025年,全省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5%以上。加強源頭管控治理,嚴格落實“田長制”,壓實各級“田長”管理責任,把秸稈還田離田工作任務落實到人、包保到戶、管控到地塊,落實農戶、合作社主體責任,發揮基層黨組織、駐村工作隊、村警務室作用,全面完成秸稈還田離田任務。加強秸稈綜合利用和禁燒管控的監管督查,開展秸稈焚燒重點時段專項巡查,綜合運用衛星遙感、高清視頻監控、無人機等手段,提高秸稈焚燒火點監測精準度。哈爾濱市、齊齊哈爾市、大慶市、綏化市等松嫩平原經濟發展區,佳木斯市、雙鴨山市、鶴崗市區域,雞西市、七臺河市區域等三江平原糧食生產基地,結合污染傳輸情況開展聯動,切實保障環境空氣質量。(省生態環境廳、省農業農村廳、省發展改革委、省氣象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六、推動多污染物協同控制
(二十二)強化VOCs全流程、全環節綜合治理。鼓勵使用低泄漏的儲罐呼吸閥、緊急泄壓閥,定期開展儲罐部件密封性檢測。對裝載汽油、煤油等高揮發性化工產品的汽車罐車,推廣使用自封式快速接頭。污水處理場所高濃度廢氣要單獨收集處理;含VOCs有機廢水儲罐、裝置區集水井(池)廢氣要密閉收集處理。規范開展泄漏檢測與修復(LDAR)。企業開停工、檢維修期間,及時收集處理退料、清洗、吹掃等作業產生的VOCs廢氣。企業不得將火炬燃燒裝置作為日常大氣污染處理設施。(省生態環境廳負責)
(二十三)推進重點行業污染深度治理。高質量推動鋼鐵、水泥、焦化等重點行業及鍋爐超低排放改造。推進雞西市、雙鴨山市、七臺河市等煤炭類城市焦化企業超低排放改造,在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過程中,改造周期較長的,優先推動氮氧化物超低排放改造。到2025年,哈爾濱市、齊齊哈爾市、雙鴨山市、伊春市4家長流程鋼鐵企業基本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在用65蒸噸/小時以上燃煤鍋爐(含電力)基本實現超低排放。(省生態環境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加強工業企業監管,確保全面穩定達標排放。結合新制(修)訂的排放標準,推進玻璃、石灰、礦棉、有色等行業實施深度治理。全面排查鍋爐、爐窯、VOCs等低效失效大氣污染治理設施,對采用脫硫脫硝一體化、濕法脫硝、微生物法脫硝、單一低溫等離子、光氧化、光催化以及非水溶性VOCs廢氣采用單一噴淋吸收等治理工藝實施整治。燃氣鍋爐實施低氮燃燒改造,對低氮燃燒器、煙氣再循環系統、分級燃燒系統、燃料及風量調配系統等關鍵部件要嚴把質量關,確保低氮燃燒系統穩定運行。生物質鍋爐采用專用鍋爐,配套布袋等高效除塵設施,禁止摻燒煤炭、生活垃圾等其他物料。推進整合小型生物質鍋爐,積極引導城市建成區內生物質鍋爐(含電力)超低排放改造。強化治污設施運行維護,減少非正常工況排放。嚴格旁路監管,重點涉氣企業逐步取消煙氣和含VOCs廢氣旁路,因安全生產需要無法取消的,需向當地生態環境部門報備,安裝在線監控系統及備用處置設施,在非緊急情況下保持關閉并加強監管。(省生態環境廳牽頭,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市場監管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十四)加強餐飲油煙、惡臭異味污染治理。嚴格居民樓附近餐飲服務單位布局管理,加強油煙擾民源頭控制。擬開設餐飲服務單位的建筑應設計建設專用煙道。推動有條件的地區實施治理設施第三方運維管理及運行狀態監控。綜合治理惡臭污染,加強部門聯動,因地制宜排查整治群眾反映強烈的惡臭異味擾民問題。對群眾反映強烈的惡臭異味擾民問題加強排查整治,投訴集中的工業園區、重點企業要安裝運行在線監測系統。(省生態環境廳牽頭,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十五)穩步推進大氣氨污染防控。提升養殖業、種植業規模化和集約化水平,推進種養有機結合,提高畜禽糞污利用效率。鼓勵生豬、雞等圈舍封閉管理,推進糞污輸送、存儲及處理設施封閉,加強廢氣收集和處理。推廣測土配方施肥、肥料機械深施和低蛋白日糧技術。加強氮肥、純堿等行業氨排放治理,強化工業源煙氣脫硫脫硝氨逃逸防控。(省生態環境廳、省農業農村廳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七、推進治理體系現代化建設
(二十六)實施城市空氣質量達標管理。已達標城市推進空氣質量鞏固改善。哈爾濱市、綏化市向社會公開空氣質量限期達標規劃,嚴格執行達標規劃相關要求。2025年,哈爾濱市、綏化市實現空氣質量達標。(省生態環境廳負責)
(二十七)持續完善區域聯防聯控機制。建立與吉林、遼寧、內蒙古東部地區大氣污染協同防治模式,嚴格執行“三省一區”生態環境廳聯防聯控框架協議要求。完善哈爾濱市、大慶市、綏化市區域重污染天氣應對聯防聯控機制,積極推進哈爾濱市與吉林省交界城市開展省際交界城市聯防聯控,推動聯合交叉執法,多措并舉提升2025年哈爾濱亞洲冬季運動會空氣質量保障能力。對省界兩側20公里內的涉氣重點行業新建項目,以及對下風向空氣質量影響大的新建高架源項目,與交界省份要開展環評一致性會商。(省生態環境廳負責)
(二十八)完善重污染天氣應對機制。完善省市縣重污染天氣應對三級預案體系,明確各級預案職責和政府部門責任分工,規范重污染天氣預警、啟動、響應、解除工作流程。按照國家統一要求,修訂重污染天氣應急啟動標準。按照國家重點行業企業績效分級指標體系要求,規范企業績效分級申報、審核、調整流程,鼓勵企業實施創A行動。加強應急減排清單動態化管理,結合排污許可制度,實現涉氣企業全覆蓋,污染物真正減排、制定措施切實管用。位于同一區域的城市,要按照區域預警提示信息,依法依規同步采取應急響應措施,實施應急聯動。(省生態環境廳牽頭,省氣象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