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了解電子工業排放揮發性有機物(VOCs)所帶來的主要環境問題和污染防治技術進展情況,認為VOCs 污染減排是有技術支持的,經過對行業排放標準缺失和治污效果等問題的思考,建議制定電子工業VOCs 排放標準或防治技術規范,將電子行業納入國家VOCs 排污收費試點范圍,結合行業產污關鍵環節進行污染治理。
1 行業概況
中國是世界上第一大電子產品消費國,也是世界電子產品制造大國。進入21 世紀以來,我國在通訊、高性能計算機、數字電視等領域取得一系列重大技術突破,電子及通訊設備制造業的產業規模、產業結構、技術水平均得到大幅提升,成為全球最大的制造基地,目前主要產品如手機、程控交換機、微型計算機、顯示器、彩電、激光視盤機等產量在國際上均拔得頭籌。2014 年中國規模以上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行業總資產為58168.5 億元,同比增長14.58 %[1]。
2 產生的污染物
近年來,我們參加了部分電子工業VOCs 調查,對企業的涂裝工序VOCs 產生點、廢氣集中處理設施進出口排放點、企業內外環境現狀質量等進行現場VOCs 監測。
2.1 排放物質指標較多
在涂裝或者噴涂車間排氣筒出口、尾氣VOCs 處理設施進出口、涂裝車間裝置區域、調漆房、廠界上風、廠界下風等點位采集樣品,經過監測數據分析,發現電子工業排放污染物包括甲苯、二甲苯、三甲苯、乙酸丁酯、甲基異丁酮、異丙醇和環己烷等多種化學物質。按以下公式計算標準狀態下某種揮發性有機物的濃度[2]。
電子行業涉及眾多不同的產品生產工藝,參照國家《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 16297-1996),僅對排放的部分污染物苯、甲苯、二甲苯等規定了排放限值,缺少電子行業特征污染物項目異丙醇、醛酮類、乙酸酯類等作為行業特殊控制的VOCs 指標。
2.2 涂裝和烘干等工序過程為VOCs 產污環節
隨著現代電子工業的飛速發展,新的污染物也隨之產生[3,4],電子工業企業生產過程中包含油墨、油漆原輔材料,涂料、有機溶劑的使用造成了VOCs 揮發,有危險廢物的產生,電子產品在使用中常常會有部分的零組件會處于高溫,在此加溫狀態上容易逸散出苯類等揮發性有機物質(VOCs)的異味。電子工業表面涂裝工藝和烘干等過程成為VOCs 排放重要環節,文獻調研顯示,電子工業企業VOCs 排放來源主要分為兩部分:一是電路板加工和產品外殼生產,其主要排放的物質為:苯系物、醛酮類、酯類、鹵代烴等;二是除苯系溶劑外,異丙醇、乙酸酯類、醛酮類也是我省電子工業行業生產過程中使用較為普遍的有機溶劑。把握行業產污(VOCs)節點為關鍵環節[5],明確主攻方向,減少盲目,對癥下藥,提出VOCs 產污工序的治理措施,有效控制電子元件生產過程中所產生的污染,事半功倍。
3 行業發展帶來的主要環境問題
電子工業等并非傳統意義上的重點控制行業,其大氣污染物主要來自涂料、有機溶劑使用過程中排放的VOCs。由于沒有行業污染物排放標準,污染防治工作相對滯后,特征污染物無法做到有效控制,存在環境安全隱患。
3.1 對大氣環境的影響
揮發性有機物組分十分復雜,分為包括烷烴、烯烴、炔烴、芳香烴的非甲烷碳氫化合物,包括醛、酮、醇、醚等的含氧有機化合物,鹵代烴,含氮化合物,含硫化合物等多種物質。雖然大氣中揮發性有機物濃度較低,但其在大氣中的化學反應,會顯著改變大氣物理和化學性質,從而對空氣質量產生不利影響。首先,大氣中的揮發性有機物控制大氣中臭氧的形成,進而形成光化學煙霧,帶來極大危害。其次,VOCs 在一定條件下會轉化生成二次有機氣溶膠,是細顆粒物PM2.5 中的重要組分。因此,要降低顆粒物污染,去除光化學煙霧,提高城市空氣質量,VOCs 的控制勢在必行[6]。
3.2 VOCs 物種具有毒性和致癌性,危及人類健康
有毒空氣污染物是我國工業高速發展的副產物,組成范圍不斷擴大,危害日益嚴重,已成為我國新時期關系民生的環境問題。在美國 EPA 優先控制的187 種污染物中有33 種屬于揮發性有機物,其中來自電子等行業的苯、三氯甲烷、四氯乙烯等已被WHO 確定為對動物具有致癌和致畸性[7,8]。含有多種VOCs 物種及其光化學產物對人體健康有直接危害,常見的如苯、甲苯、甲醛、乙醛等。這些有異味和惡臭、有毒有害揮發性有機物通過呼吸道、皮膚等進入人體,導致各種急慢性健康問題,包括粘膜刺激、炎癥、心肺疾病、癌癥等。
4 治污技術狀況
近幾年電子工業不斷開發出清潔生產工藝,電子行業生產的裝備水平與污染治理水平在許多方面已有較大發展,在電子企業的調研和監測中發現,企業已經用到了水簾柜、水噴淋、活性炭吸附、蓄熱式熱力焚燒技術(RTO)、低溫等離子除臭器等污染控制技術,或者這些技術的組合使用。部分電子企業生產排污環節及污染防治措施見表2。
5 思考
5.1 行業排放標準缺失問題
基于 VOCs 對人體健康和生態環境的重要影響,越來越多的研究者、機構關注其排放清單、減排技術和排放控制管理。北京市《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DB 11/501-2007)中規定半導體及電子產品制造VOCs 的限值現有企業為50 mg/m3,新建企業為20 mg/m3;天津市《工業企業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排放控制標準》(DB 12/524-2014)規定電子工業VOCs 最高允許排放濃度為80 mg/m3;上海市《半導體行業污染物排放標準》(DB 31/374-2006)規定VOCs 最高允許排放濃度為100 mg/m3。美國標準限值[10]對新、老(現)源一致,標準要求對工藝中排風口排放的有機HAP 削減其總量的98 %,或將其排放濃度控制在20 ppmv 以下,相當于50 mg/m3。世界銀行《污染預防和削減手冊》中規定[11]電子制造業VOCs最高允許排放濃度為20 mg/m3。有關國家或者地方標準,見圖1 所示。電子行業目前參照國家《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16297-1996),僅對排放的部分等污染物苯、甲苯、二甲苯等規定了排放限值,國內地方行業標準只有1~3 個指標,不能面對行業排放污染物較多的實際問題;缺少行業特征污染物項目如苯系物、異丙醇、醛酮類、乙酸酯類等作為VOCs 控制指標,也不能反映行業的生產特殊性。目前我國沒有電子行業VOCs 的標準限值標準,無法實現或者滿足VOCs 監控工作的需求。
5.2 治污效果
當前我國 VOCs 凈化處理技術、設施方面的經驗也都逐步成熟,廢氣處理可改善現有企業周邊的環境空氣質量,降低電子企業污染物的排放尤其是揮發性有機污染物的排放,保護企業工人、周邊居民的身體健康。
6 結束語
電子工業等并非傳統意義上的重點控制行業,其大氣污染物主要來自涂料、有機溶劑使用過程中排放的VOCs。要把握好行業產污關鍵環節,減少盲目,達到治理污染目的。為了達到節能目標的實現,為環境保護管理提供依據,建議制定電子工業VOCs 排放標準或防治技術規范,加強行業特征污染物如苯系物、異丙醇、醛酮類、乙酸酯類等作為VOCs 控制指標,采取措施避免或減少電子工業污染;依法治污,將電子行業納入國家VOCs 排污收費試點范圍,促進電子行業持續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中商產業研究院.2010~2014 年中國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行業資產規模增長趨勢監測.[EB/OL].(2015/4/14)[2015-7-16] .
[2]GB/T 16157-1996 固定污染源排氣中顆粒物測定與氣態污染物采樣方法[S].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國家環境保護總局,1996.
[3] Sekizawa I,Ohtawa H,Yamamoto H,et al.Evaluation of human healthrisks from exposures to four air pollutants in the indoor and the outdoor
environments in tokushima,and communication of the outcomes to the localpeople[J].Journal of Risk Research,2007,10(6):841-851.
[4]魏巍.中國人為源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的排放現狀及未來趨勢[D].北京:清華大學,2009.
[5]張遠東,蔡瑜瑄,等.印制電路板行業產污(VOCs)節點的情況分析[C].中國環境科學學會 2014 學術年會論文集,2014:6558-6561.
[6 ]王海林,等.我國工業VOCs 減排控制與管理對策研究[J].環境科學,2011,32(12):3463-3468.
[7]陳穎,等.我國VOC 類有毒空氣污染物優先控制對策探討[J].環境科學,2011,32(12):3469-3475.
[8]環境保護部.國家污染物環境健康風險名錄———化學第一分冊[M].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9.
[9]江梅,張國寧,等.工業揮發性有機物排放控制的有效途徑研究[J].環境科學,2011,32(12):3487-3490.
[10]環境保護部.《電子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電子元件》編制說明(征求意見稿).[EB/OL].(2008.6.13).
[11]陳家桂,劉越,等.美歐日國家電子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探析[C].中國環境科學學會2009 年學術年會論文集,2009:758-765.
[12]陳群偉,潘理黎.企業污染治理設施運行存在的問題和政府管理對策[J].環境科學與管理,2006,31(8):21-23.
編輯:張偉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