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05-16 09:14
來源:江蘇省政府
專欄7LNG接收站公平開放模式
國際上,LNG接收站第三方準入模式,主要有強制性第三方準入和協商性第三方準入兩種。
當前,我國LNG接收站向第三方市場主體開放的模式,主要為協商性準入,俗稱“一船一議”模式。LNG接收站使用具體事宜由第三方和接收站運營商進行協商,政府機構對整個過程實行監管。
我省如東LNG接收站采用協商模式,已在全國率先實現了對第三方市場主體公平開放。第三方首先向接收站運營商提交申請,并提供資質證書、采購計劃、提貨計劃和銷售計劃等信息,雙方就窗口期進行討論,確定窗口期并經上級公司同意后即可簽訂LNG采購合同、接收站服務合同、保密協議等必要文件,然后組織接卸提貨生產作業,履行合同。
(八)實施能源民生工程。
堅持科學規劃、協力推進、突出重點、扶貧優先,加快農網改造、充電基礎設施等民生工程建設,推進能源公共服務均等化。
1.實施新一輪農村電網升級改造工程。認真貫徹《省政府辦公廳轉發省發展改革委關于“十三五”期間實施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工程意見的通知》(蘇政辦發〔2016〕74號),加強組織領導,加強政策落實。編制實施省、市、縣農村電網改造升級5年規劃,建立3年項目儲備庫,突出抓好35千伏以上項目和已經確定的小城鎮、中心村項目,突出抓好省定幫扶縣和6大片區的項目,建設“小康示范電”,服務“特色小鎮”建設。到2017年底,完成800個小城鎮和中心村農網改造升級,涉及農村居民約244萬人,小城鎮和中心村農網供電可靠率達到99.943%以上,綜合電壓合格率99.926%,戶均配電容量4.2千伏安。
2.實施電動汽車充電設施專項建設行動。按照適度超前、科學布局、開放通用、市場主導的原則,制定實施電動汽車充電設施專項規劃。注重車樁匹配、樁站先行、快慢互濟、智能互聯,同步構建以工作地、居住地、目的地為重點的城市充電服務體系,以高速公路、高等級公路為重點的公路充電服務體系。加強組織協調,簡化行政審批,落實獎補政策,促進投資建設、運營管理模式創新,實現充電網與車聯網、物聯網、智慧城市融合發展。到2020年,累計建成充換電站約1600座,充電樁約17萬個,力爭建成20萬個,車樁比基本達到1:1,力爭年充電量達到30億千瓦時。
3.實施城鄉配電網改造行動計劃。根據城鄉配電網特點和用電要求,深入實施配電網改造行動計劃,完善配電網架構,合理應用經濟適用型電纜和緊湊型設備,建設經濟、可靠、智慧的配電網系統,實現配電與輸電、配電與用電協調發展。到2020年,5年累計新增110千伏及以下電壓等級變電容量9270萬千伏安、線路6.3萬公里。
四、保障措施
健全能源法規政策標準體系,完善能源財稅金融價格政策,強化能源規劃計劃實施機制,確保“十三五”能源發展規劃目標任務落到實處,實現能源發展更有效率、更高質量、更可持續。
(一)健全法規政策標準體系。
建立健全能源法規政策標準體系,發揮法律法規、政策、標準對能源行業發展改革的保障和促進作用,實現能源發展有法可依、依法行政。
1.推動地方法規制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石油天然氣管道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煤炭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力法》等重要能源法律修訂進展,結合我省實際,加強立法調研,著力推動《江蘇省石油天然氣管道建設和保護辦法》《江蘇省〈可再生能源法〉實施辦法》的制定。
2.完善能源投資政策。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根據國家和省部署,制定能源投資“負面清單”,制定促進民間資本投資能源領域意見,出臺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目標引導制度實施細則等,促進投資多元化,加速新能源發展。
3.完善能源標準規范。在引導企業強化標準意識、自覺執行強制標準的同時,支持和鼓勵行業領軍企業積極參與標準制定。結合省情實際,依托重點企業、科研機構和行業技術專家,積極開展新能源、新裝備和管道保護領域地方標準制定工作。
(二)完善財稅金融價格政策。
完善能源發展相關財稅、金融、價格政策,強化政策引導、扶持和政策協同,促進能源產業可持續發展。
1.健全綠色財稅政策。堅持綠色導向,采取稅收優惠、投資獎補、專項建設債券、專項資金等方式,支持可再生能源發展和清潔能源利用,促進新能源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污染物深度控制新技術、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和能源裝備科技創新。
2.完善綠色金融政策。創新融資方式,在清潔能源等領域積極推廣PPP,引入眾籌、互聯網金融等新模式,促進能源與金融融合發展。鼓勵企業通過發行股票、債券等方式籌集發展資金。鼓勵企業發起設立清潔能源產業基金,政府通過認購基金份額等方式給予支持。
3.完善價格形成機制。推進能源產品價格改革,形成體現資源稀缺程度、市場供求關系、環境補償成本、代際公平可持續的能源價格形成機制。加快推進電力改革,完善輸配電定價機制,賦予發用電雙方自主選擇權和自主定價權,合理控制和降低社會用電成本。實施天然氣發電上網電價與天然氣門站價格聯動機制。進一步完善綠色環保電價政策,繼續實施脫硫、脫硝和除塵電價政策。完善新能源電價形成機制和補貼辦法,探索建立可再生能源配額交易制度。深化油氣價格改革,按照“準許成本加合理收益”定價原則,強化天然氣管道建設和經營成本的監審,重新核定已建成的天然氣管道運輸價格,根據國家部署,擇機放開非居民天然氣銷售價格和成品油價格。鼓勵利用海外天然氣、煤炭等低價優質能源資源。
(三)強化規劃實施推進機制。
建立權責對等、分級負責、監督評估的能源規劃實施機制,保障能源發展規劃有效實施。
1.健全規劃體系。省發展改革委根據本規劃編制實施電力、煤炭、天然氣、可再生能源等專項規劃,細化落實本規劃確定的主要目標和重點任務。加強能源發展規劃與土地利用、海洋利用、環境保護、城鄉建設、交通運輸、沿海發展等規劃的銜接,促進能源項目協調布局,順利落地。通過規劃、政策相互銜接和部門之間相互配合,促進用地集約、環境改善、能源發展。
編輯:張偉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