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09-04 08:36
來源:環保部
導讀:環保部9月1日召開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新聞發布會,環保部等是部門對六省市制定了攻堅行動總體方案,提出了11方面32項重點工作任務,和9項保障措施。
環境保護部9月1日上午召開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新聞發布會。環境保護部宣傳教育司巡視員劉友賓主持發布會。
劉友賓:新聞界的朋友們:上午好!歡迎大家參加今天的新聞發布會。
2017年是《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第一階段目標的收官之年,全力抓好秋冬季大氣污染治理,妥善應對重污染天氣,是當前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為做好秋冬季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切實改善環境質量,解決群眾身邊的環境問題,推動經濟結構加快轉型升級,環境保護部聯合國家發展改革委、工信部、公安部、財政部、住建部、交通運輸部、工商總局、質檢總局、能源局等十部門和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六省市人民政府,決定開展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
攻堅行動堅持問題導向,把穩固“散亂污”企業及集群綜合整治成果和高架源穩定達標排放作為堅守陣地,把壓煤減排、提標改造、錯峰生產作為主攻方向,把重污染天氣妥善應對作為重要突破口,加強聯防聯控,嚴格執法監管,強化督察問責,加強信息公開,動員全民共同應對重污染天氣。實施范圍包括京津冀大氣污染傳輸通道“2+26”城市。主要目標是:全面完成《大氣十條》考核指標。2017年10月至2018年3月,京津冀大氣污染傳輸通道城市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15%以上,重污染天數同比下降15%以上。
為了確保實現攻堅行動目標,環境保護部等十部門和六省市制定了攻堅行動總體方案,提出了11方面32項重點工作任務,和9項保障措施。同時,制定出臺了強化督查、巡查、專項督察、量化問責、信息公開和宣傳等六個配套方案,對攻堅行動作出系統部署,打出一套“組合拳”,建立長效機制,以釘釘子的精神推進各項任務的貫徹落實,切實打好藍天保衛戰。昨天,李干杰部長主持召開了貫徹落實攻堅行動方案工作座談會,對攻堅行動進行了全面動員和部署。
出席今天新聞發布會的有:環境保護部大氣環境管理司司長劉炳江、環境監察局局長田為勇、國家環境保護督察辦公室副主任劉長根。
下面,請大家提問。
中央人民廣播電視臺:環境保護部近幾年持續加大污染治理力度,每年冬季都采取大氣污染治理行動,今年采取的大氣污染治理攻堅行動總體部署是什么?與以往相比,有哪些新亮點?通過攻堅行動的實施,是否能避免像去年冬天那樣,頻繁出現重污染天氣過程?
劉炳江:正如你所說,近年來環境保護部采取了非常多的大氣污染防控措施,而這次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秋冬季攻堅行動方案是第一次針對秋冬季制定的方案,以往的都是年度方案。
大家也都看到了,秋冬季重污染天氣頻發,四年來PM2.5濃度下降有限,重污染天數基本保持不變。針對這個特點,我們組織專家及地方和各個部委進行了詳細的研究,今年第一次設定了秋冬季下降的比例:秋冬季PM2.5濃度總體平均下降15%;重污染天數要下降15%。同時,各個城市下降的目標也是不一樣的,我們希望重點城市能下降更多一點。
第二,這是各個城市的第一次,攻堅方案中2+26個城市都確定了量化的指標,以往設定目標都是原則性的多,大尺度的目標多,這次量化目標到了每個市,任務也具體到了區縣、鄉鎮,這是非常明顯的特點。秋冬季的方案,不僅有必要性、正當性、緊迫性,最關鍵的是解決空氣污染問題,攻堅戰不僅僅是改善空氣質量的攻堅戰,同時也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產業轉型升級的一個攻堅戰,在促進空氣質量改善的同時,推進產業轉型升級。
以往大家爭論頂層設計,下面講頂層設計的問題,上面說下面落實不到位。制定這個文件后,后面跟著六個配套文件,打組合拳,還要選擇八到十個城市進行中央環保專項督查,非常嚴厲。還有5600人的強化督查,到秋冬季,把精兵強將部署在2+26城市,將業務精湛的人調到這個地方,大家來打攻堅戰。所以能夠想象出來,文件比較精細化,比較量化,監管問責也比較精細化,也比較量化,大家不要再說上面頂層設計的問題,也不要說下面執行力有問題,這次大家以問題為導向,量化的指標要一一落實到位,這是規定動作。各個地方要以質量目標作為托底,不見得把規定動作完成了,質量目標就達到了。還有一個要根據質量改善程度,采取一些自選動作。其實這個特點我總體的感覺,因為我們把每個區縣都布置了空氣質量監測站點,所以體現了監測評價精細化,體現了減排措施的精細化,也體現了監管問責的精細化,這個特點是非常明顯的。
大家非常關心冬季是不是還像去年一樣,我要跟大家說,這跟氣象條件有緊密的關系,無論如何,今年布置的減排任務量,大氣污染物減排任務量是去年的兩倍多,將近三倍。第二,執行力,去年執行力不像今年壓迫式的執行力,所以我相信今年的減排量是非常大的。舉個簡單的例子,去年只干了80萬戶的電代煤氣代煤,今年是300萬戶。去年干了不到一萬戶燃煤小鍋爐的關停,今年是4.4萬臺的關停。各個部委無論價格政策還有資金投入,比如中央財政已經對12個城市開展清潔取暖試點,非常配合,還有煤炭質量問題,各個部委都會大力配合。減排量兩倍到三倍,要遠遠高于去年,今年的氣候到底怎么樣?跟大家說一下,可能要氣象專家說這個話,說暖冬還是冷冬,大家都在問這個事。應該明確說大氣十條從實施以來,2014年是一個暖冬,2015年比前兩年更暖,2016年是全球最暖的一年,大氣十條經歷最難過的四年,所以很多人期待今年別再是暖冬了,以往跟大家說另外一個數據,以北京為例,從建國一直到2012年,發生靜穩天氣持續一周左右的大約只有五次,但是2013年一年就是七次,2014年六次,2015年六次,2016年六次,今年上半年已經釋放了四次,剩下幾次我也不知道,但是我們組織中國大氣物理研究所在周五,9月5號進行大會商,到時候可能就知道是暖冬還是冷冬。我相信今年應該比去年好一些,這個我是非常有信心的。
澎湃新聞:我們注意到,此次攻堅行動對地方問責有一些數字性的規定,您能否介紹一下“量化問責”的詳細情況?為什么把“散亂污”企業整治不力、電代煤和氣代煤工作不實、燃煤小鍋爐“清零”不到位、重點行業錯峰生產不落實等問題作為量化問責的重點對象?
編輯:張偉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