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09-13 15:55
來源:甘肅省政府
四、發展目標
(一)能源消費總量。到2020年,全省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在8950萬噸標準煤左右,合理控制煤炭消費,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比2015年下降14%;全社會用電量預計達到1450億千瓦時;電煤消費達到4400萬噸原煤,約占全省煤炭消費總量的63%。
(二)能源生產與供應。河西新能源基地可持續發展能力全面提升,隴東能源基地建設力爭取得重要進展,煉油基地和核燃料生產基地地位明顯提升,全省能源生產和供應能力建設、煤電一體化發展和資源綜合利用、新能源和傳統能源跨區外送通道建設取得重大突破,實現能源供需自我平衡和規模化外送的重大跨越。到2020年,全省一次能源生產總量達到1.05億噸標準煤,其中:煤炭產量7500萬噸、原油產量1000萬噸左右、天然氣5億立方米左右;電力裝機規模達到5980萬千瓦(火電裝機容量2530萬千瓦,較2015年增加600萬千瓦)。
(三)可再生能源發展。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占電力總裝機接近60%,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超過20%,天然氣比重達到5%以上,煤炭和石油消費比重控制在70%以內,棄風、棄光問題得到有效解決,新能源發電量達到全社會用電量的30%以上,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強度較2015年下降17%。不同區域規模化風電場錯時出力、風光互補、火水電共同參與、需求側調控的調峰格局基本形成。
(四)城鄉居民用能水平。實施氣化城市民生工程,進一步提高天然氣普及率,實現天然氣管網覆蓋所有縣市區及一半以上的鄉鎮,覆蓋范圍的城鎮及近郊居民基本用上天然氣。完成新一輪農網改造升級,將小城鎮、中心村電網改造提升和機井通電工程建設作為工作重點,加大推進力度,提高農村地區生產生活用電的安全性和穩定性。到2020年,培育形成一批綜合型的能源開發龍頭企業,基本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能源市場體系。
第三章能源發展布局
“十三五”時期,能源發展要緊緊圍繞能源資源稟賦和發展條件,依據區域分布特征和市場需求,優化發展布局,深入推進河西走廊清潔能源基地和隴東地區煤電基地建設,加大新能源和傳統能源資源開發力度,增強能源發展的整體協調性和供應的穩定性。進一步提高中部地區能源資源綜合開發利用水平,統籌協調推進不同區域各具特色的能源開發、運輸和加工利用,形成優勢互補、輸轉通暢的能源發展格局。
一、河西新能源重點開發地區
河西走廊是全省乃至全國風能資源和太陽能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建設大型新能源基地的條件得天獨厚,且煤炭資源勘探開發也有一定潛力。“十三五”時期,要合理利用區域內風、光資源,重點推動建設以風電、太陽能發電為核心的清潔能源示范區。在酒泉已形成的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的基礎上,繼續拓展風能資源觀測評估的范圍和精度,做好后續風電資源評價和項目儲備。穩妥有序推進武威、金昌、張掖地區光電基地建設。繼續深化完善太陽能熱發電的資源調查評價工作,在敦煌、金塔等地區啟動一批太陽能熱發電示范工程。加大煤炭資源勘探和開發利用力度,積極承接周邊地區煤炭資源輸入和綜合利用。有序開發利用內陸河流域水能資源,加快推進玉門、肅南抽水蓄能電站前期論證工作。推進建立風、光、水、火及其他能源協同開發、優勢互補的多能互補綜合開發利用模式,探索高效、可靠、清潔的能源開發利用新模式。建成酒泉特高壓直流外送工程,逐步實現與中東部電網直流互聯和大容量、遠距離、高效率電能輸送。圍繞酒泉地區已形成的新能源裝備制造能力,促進新能源裝備制造業規模化、產業化、集約化發展。聚焦新能源發電關鍵技術,強化產學研用體系建設,形成輻射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及地區的產業集群。增強能源運輸通道功能,加快武威等煤炭集疏運中心建設,增加煤炭資源儲備周轉能力。
二、隴東和東南部傳統能源綜合開發利用地區
這一地區包括隴東平涼、慶陽兩市和東南部天水、隴南兩市,其中隴東地區是鄂爾多斯國家能源戰略基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平涼、慶陽兩市化石能源資源儲量豐富,是全省煤炭資源賦存量最大的區域,勘探開發利用的前景廣闊、潛力巨大,且具備風能資源開發建設的條件,建設煤電基地和能源綜合示范區的條件優越。“十三五”時期,隴東地區要以建設國家大型能源基地為重點,加強煤炭、油氣資源調查和勘查力度,根據市場需求情況適度開發煤炭資源,重點做好在建項目建設,加快石油、天然氣、風能資源開發,積極推進隴東電力外送通道工程前期工作,研究布局大型煤電一體化坑口電廠,促進煤炭規模化、集約化、現代化開采;統籌資源輸出與就地轉化,拓展煤電、石油等特色產業鏈,突出石油化工、煤電冶一體化發展,布局建設一批循環經濟型煤電化、石化產業聚集區。圍繞形成向西南地區能源輸送通道,進一步加強省內東部和東南部地區間能源合作,實現優勢互補。天水市、隴南市要承接煤炭資源異地轉化利用,進一步提高水資源綜合利用效益,推進形成清潔能源、生物能源和煤炭資源綜合利用發展格局。
三、中部和中南部能源消費集中地區
這一地區包括蘭州、白銀、定西中部三市和臨夏、甘南中南部兩州。圍繞蘭白核心經濟區建設,發揮區域內能源消費總量大、大中型水火電配套和調峰電源富集的基礎作用,以建設輸電網和完善配電網為重點,支持“西翼”河西新能源基地和“東翼”隴東大型能源基地的發展,形成西聯新疆、青海,東接寧夏、陜西的大容量主干輸電網架,提升蘭白區域性輸配電樞紐的戰略地位。進一步加快大型煤礦改造升級,提高產業集中度和生產集約化水平,穩定煤炭生產規模;加強能源儲備與應急能力建設,提高石油儲備能力,完善調峰儲氣設施;加快煤層氣、煤矸石資源開發利用,全面提升資源綜合利用效率。結合采煤沉陷區土地治理和黃河上游生態保護,選擇白銀、甘南、臨夏建設條件較穩定、電網接入和消納條件較好的地區建設光伏發電先進技術示范基地,全面實施“光伏領跑者”計劃,通過市場機制擴大先進技術指標產品的市場份額,不斷提高先進設備在新增規模中的應用比例。利用水電、風電、光電開發建設條件,開展多能互補綜合試驗示范。
編輯:張偉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