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06-15 15:39
來源:哈爾濱市環保局
(六)應急終止
預警解除信息發布后,應急指揮部成員單位可以終止響應措施。
預警解除后,市環保局和市氣象局要繼續跟蹤會商預報。應急指揮部各成員單位應于應急終止次日11時前向市應急指揮部辦公室上報應急處理情況。
(七)總結評估
Ⅲ級、Ⅱ級、Ⅰ級應急響應終止后,市應急指揮部辦公室應當組織相關部門和專家對當次重污染天氣過程、預測研判情況、預警發布情況,應急響應措施落實情況、預警效果以及應急預案的完備性、科學性、實用性等進行總結和評估,不斷總結應對經驗,查找分析問題,持續改進不足,提升重污染天氣應對水平。
市應急指揮部辦公室應根據當地產業結構調整情況,每年定期組織相關成員單位開展減排措施項目清單修訂工作。
五、保障措施
(一)人力資源保障。市環保局負責環境應急監測和環境空氣質量預測預報人員保障,市氣象局負責氣象預測預報人員保障,市應急指揮部辦公室負責應急專家保障,市衛生計生委負責醫護應急人員保障。
(二)監測與預警能力保障。市環保局負責健全全市環境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網,建立環境空氣質量信息發布平臺,與市氣象局聯合建立并不斷完善環境空氣質量預報預警平臺。
(三)應急能力保障。市應急指揮部辦公室負責每年根據天氣情況,報請總指揮批準后,組織一次預案演練,檢驗各成員單位臨場組織指揮、隊伍調動、應急處置等應急能力,并根據演練結果組織專家組對應急措施效果、應急程序響應情況進行評估,形成評估報告,修改完善應急預案。各成員單位根據演練評估報告,對演練暴露出來的問題予以改進,完善本單位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開展應急人員教育和培訓。
(四)通信與信息保障。市應急指揮部辦公室負責建立應急組織機構通訊錄,與各成員單位之間利用辦公電話、電子信箱和政府OA系統實現應急信息快速傳輸。市環保局和市氣象局要建立信息共享網絡,保證數據快速、及時傳遞。
(五)經費保障。市級重污染天氣應急保障資金由市政府通過預備費等渠道解決。日常運作保障資金,包括應急基礎數據系統建設及運行、應急技術支持和演習等所需資金,按規定程序列入部門預算。
(六)技術保障。建立并不斷完善環境空氣質量預測預報人員交流與培訓機制,健全重污染天氣會商制度,為重污染天氣應急處置及善后工作提供技術支持,為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七)制度保障。各成員單位要建立并完善應急值守制度,保證各級負責人和聯絡人員通訊順暢。各級負責人和聯絡人員工作和通訊方式發生變動,應及時通知應急指揮部辦公室。三級(黃色)預警時,各成員單位要保持備班備勤;二級(橙色)預警時,各成員單位要加強在崗值守;一級(紅色)預警時,各成員單位要全天(含節假日)值守。二級(橙色)、一級(紅色)預警期間,應急指揮部辦公室視情況可組織有關成員單位人員聯合辦公,開展應急指揮、調度、協調、督查等工作。
(八)宣傳保障。市委宣傳部組織新聞媒體,會同指揮部各成員單位,加強宣傳引導,普及公眾健康防護以及需采取的措施建議等相關知識,倡導市民低碳生活、綠色出行,減少含揮發性有機物的原材料及產品使用,拒絕露天燒烤,不燃放煙花爆竹,積極參與大氣污染防治,營造全社會共同應對重污染天氣的良好氛圍。
六、附則
(一)本預案所稱重污染天氣,是指根據《環境空氣質量指數(AQI)技術規定(試行)》(HJ633-2012),環境空氣質量指數(AQI)大于200,即空氣質量達到5級及以上污染程度。
(二)本預案所稱AQI指數(空氣質量指數),是指定量描述空氣質量狀況的無量綱指數,為全市所有國控環境空氣質量監測點AQI日均值數據。
(三)本預案所稱沙塵暴是指地面塵沙吹起造成水平能見度顯著降低的天氣現象。
(四)本預案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哈爾濱市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2017年修訂)》(哈政辦規〔2017〕52號)同時廢止。
編輯:張偉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