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11-15 09:54
來源:邯鄲市人民政府
5.大力培育綠色環保產業。壯大綠色產業規模,發展節能環保產業、清潔生產產業、清潔能源產業,培育發展新動能。積極支持培育一批大型節能環保龍頭企業,支持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建設,加快掌握重大關鍵核心技術,促進大氣治理重點技術裝備等產業化發展和推廣應用。積極推行節能環保整體解決方案,加快發展合同能源管理、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和社會化監測等新業態,培育一批高水平、專業化節能環保服務公司。(牽頭單位:市發展改革委;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環境保護局、市科技局)
(二)著力調整能源結構,打好散煤整治和清潔替代攻堅戰。
1.有效推進清潔取暖。落實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0部委印發的《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規劃(2017-2021年)》(發改能源〔2017〕2100號)和《中共河北省委辦公廳河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河北省冬季清潔取暖實施方案〉的通知》(〔2018〕-32)、《中共邯鄲市委辦公廳邯鄲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邯鄲市冬季清潔取暖方案>的通知》(〔2018〕-59)精神,堅持從實際出發,堅持以氣定改、以電定改,宜電則電、宜氣則氣、宜煤則煤、宜熱則熱,科學合理布局,科學設定目標進度和改造數量,確保群眾安全取暖過冬。加強氣源保供和電力供應,確保安全施工、安全使用、安全管理,燃氣壁掛爐能效不得低于2級水平;加快農村地區“煤改電”電網升級改造,完善燃氣管網、調峰設施建設,建設氣、電調控大數據平臺,實現精準科學調度;因地制宜積極推進太陽能、地熱、風能等取暖方式,實施光伏太陽能取暖試點示范工程建設;在清潔取暖不能覆蓋的區域積極推廣潔凈煤,健全供應保障體系,實施潔凈煤托底政策。2018年,安排完成清潔取暖29.36萬戶;2019年,安排完成清潔取暖59.76萬戶;2020年,安排完成清潔取暖31.35萬戶。到2020年,在保障能源供應的前提下,主城區和各縣(市、區)建成區清潔取暖率達到100%,平原地區農村基本完成生活和冬季取暖散煤替代。(牽頭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城管執法局)
2.加快燃煤鍋爐綜合整治。深入實施燃煤鍋爐治理,全面淘汰35蒸噸/小時及以下燃煤鍋爐、茶爐大灶以及經營性小煤爐;65蒸噸/小時以上除層燃爐、拋煤機爐外燃煤蒸汽鍋爐達到超低排放標準(煙塵10mg/m3、SO2≤35mg/m3、NOX≤50mg/m3)。到2019年10月底,35蒸噸/小時以上燃煤鍋爐完成有色煙羽治理;35-65蒸噸/小時(含65蒸噸/小時)燃煤鍋爐達到超低排放標準,保留的燃煤鍋爐全面達到排放限值和能效標準。推廣清潔高效燃煤鍋爐。
禁止新建35蒸噸/小時及以下燃煤鍋爐。主城區和縣城建成區禁止新建35蒸噸/小時及以下生物質鍋爐,35蒸噸/小時以上的生物質鍋爐要達到超低排放標準。淘汰集中供熱管網覆蓋范圍內的燃煤鍋爐和散煤,在不具備熱電聯產集中供熱條件的地區,可按等容量替代的原則,建設大容量燃煤鍋爐進行集中供熱替代。2020年6月底前,燃氣鍋爐完成低氮燃燒改造,各縣(市、區)建成區生物質鍋爐實施超低排放改造。2020年底前,全部關停整合30萬千瓦及以上熱電聯產電廠供熱半徑15公里范圍內的燃煤鍋爐和落后燃煤小熱電。(牽頭單位:市環境保護局;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行政審批局)
3.強化散煤市場和劣質散煤管控。加強散煤市場管控,按照部門監管、屬地管理、分級負責和“誰主管、誰監管”的原則,嚴格散煤生產、加工、運輸、銷售、使用企業監管,強化部門聯動執法,加強落地管理,嚴厲打擊銷售(包括網上銷售)和使用劣質散煤違法行為。嚴控工業和民用燃煤質量,從嚴執行國家《商品煤質量民用散煤》(GB34169-2017)標準,市內生產加工企業供應用戶的煤炭質量須同時滿足河北省《工業和民用燃料煤》(DB13/2081-2014)地方標準要求。完成散煤清潔替代的區域劃定為“禁煤區”,除電煤、集中供熱和原料用煤外燃煤“清零”。2018年生產原煤洗選率達到80%,到2020年達到90%。加強散煤質量檢驗,2018年,全市散煤煤質抽檢覆蓋率不低于95%;提高傳輸通道抽檢頻次,逐年提升抽檢覆蓋率,到2020年底,全市銷售網點、燃用單位散煤煤質抽檢覆蓋率達到100%,實現散煤質量全面達標。(牽頭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工商局;責任單位:市環境保護局、市質監局、市交通運輸局、市公安局、市國土資源局、市行政審批局)
4.嚴格控制煤炭消費總量。采取綜合減煤措施,削減煤炭消費。2018年,壓減煤炭消費160萬噸。到2020年,煤炭消費總量較2015年下降10%以上。對新增耗煤項目實施減量替代。嚴格控制燃煤機組新增裝機規模,新增用電量主要依靠區域內非化石能源發電和外送電滿足。加快推進外電入邯工程建設,持續提高接受外送電量比例。促進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削減非電力用煤,提高電力用煤比例。提升清潔能源比重,積極發展可再生能源。有效利用工業余熱和污水熱泵等替代燃煤熱源供應。多渠道拓展天然氣氣源,加快天然氣產供儲銷體系建設,到2020年天然氣氣源干線對我市分輸能力達到25億立方米。2018年新增3000水立方儲氣能力(華氣2000水立方,華潤1000水立方);2019年新增14500水立方儲氣能力(河北港盛5000水立方,新興重工5000水立方,華燃4500水立方);2020年力爭投運廣平縣2萬水立方LNG調峰項目(該調峰項目利用鐵路運輸、堆場存放LNG的方式)。到2020年,滿足全年日均5天、采暖季日均3天用氣需求。加大可再生能源消納力度,優先保障可再生能源發電上網,積極開展地熱、風電、光伏和生物質能源利用試點項目建設。在具備資源條件的地方,鼓勵發展縣域生物質熱電聯產、生物質成型燃料鍋爐及規模化生物質天然氣。(牽頭單位:市發展改革委;責任單位:市城管執法局、市農牧局)
5.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實施能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健全節能標準體系,大力開發、推廣節能高效技術和產品,實現重點用能行業、設備節能標準全覆蓋。加大綠色建筑推廣力度,新建城鎮民用建筑執行綠色建筑標準。推進供熱系統智能化改造,推動有改造價值的城鎮居住建筑節能改造,推進村居住房墻體節能改造,提升城鄉房屋建筑能效水平,2018-2020年分別改造20.124萬平方米、38.393萬平方米和36.19萬平方米。(牽頭單位:市建設局)
(三)著力調整運輸結構,打好機動車污染防治攻堅戰。
1.優化道路貨運結構。以推動公路貨物運輸轉鐵路運輸為重點,改善道路貨運結構,提高鐵路貨運能力和比例,到2020年,鐵路貨運比例較2017年增長40%。新、改、擴建涉及原材料及成品大宗物料運輸的工業企業等項目,原則上需規劃鐵路專用線,不得采用公路運輸。加快鋼鐵、焦化、電力等重點企業鐵路專用線建設,充分利用已有鐵路專用線能力,大幅提高鐵路運輸比例。到2018年底,全市有鐵路專用線的重點企業鐵路運輸占比達到60%,其中邯鄲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鐵運占比達到93%以上,國電電力邯鄲熱電廠鐵運占比達到60%以上,大唐河北發電有限公司馬頭熱電分公司鐵運占比達到90%以上。按照《邯鄲市鐵路專用線規劃》,積極推進邯鄲東郊電廠、武安普陽鋼鐵、武安保稅物流中心、武安烘熔鋼鐵、邯鄲國際陸港等專用線建設,加快推進沙午線提升改造工程,打通“最后一公里”。2019年底,主城區內重點企業邯鄲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國電電力邯鄲熱電廠、大唐河北發電有限公司馬頭熱電分公司鐵路運輸比例分別達到95%、70%、95%;新興鑄管、冀中能源邯礦集團、冀中能源峰峰集團、邯峰發電廠、國電河北龍山發電有限責任公司、天津鐵廠鐵路運輸比例提高至80%;其他具備鐵路運輸的企業鐵運比例提高至50%;2020年全市具備鐵路運輸的重點企業鐵運比例提高至80%以上。依托鐵路物流基地、公路港等,推進多式聯運型和干支銜接型貨運樞紐(物流園區)建設,加快推廣集裝箱多式聯運。建設城市綠色物流體系,支持利用城市現有鐵路貨場物流貨場轉型升級為城市配送中心。鼓勵發展甩掛運輸等運輸組織方式,降低貨物運輸空載率。(牽頭單位:市發展改革委;責任單位:市交通運輸局)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