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01-28 09:45
來源:杭州市政府
(二)存在的問題。
1.環境空氣質量改善進入瓶頸期。
近年來我市大氣環境質量改善成效明顯,但對照《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二級標準仍有差距。2016年,我市除SO2、一氧化碳(CO)濃度達標外,PM2.5、PM10、臭氧(O3)和NO2濃度尚未達標,其中PM2.5年均濃度高出全省平均8微克/立方米。O3年均濃度呈上升趨勢,日最大8小時平均濃度第90百分位數從2013年的155微克/立方米上升到2017年的173微克/立方米,已連續四年超標??諝赓|量指數(AQI)超標天數較多,與公眾的要求還有較大差距。秋冬季PM2.5和夏秋季O3濃度超標是我市大氣環境質量改善的主要瓶頸,進一步推進污染物特別是NOx和VOCs的協同減排,實現大氣環境質量全面達標,成為我市大氣環境治理面臨的重大考驗。
2.區域協同治理仍處磨合期。
根據我市PM2.5來源解析結果,本地排放對市區環境空氣中PM2.5濃度的貢獻占62%-82%,平均約72%。區域傳輸對市區環境空氣中PM2.5濃度的貢獻占18%-38%,平均約28%,不同季節影響我市的區域各不相同。較高的區域傳輸占比及復雜的區域傳輸來源給我市大氣污染治理增加了難度,建立和完善大氣污染區域聯防聯控的體制機制至關重要。G20杭州峰會保障為我市積累了重大活動大氣環境質量保障成果和經驗,但是我市與周邊城市的聯系和合作尚處在磨合和探索階段,區域協同治理的機制尚未成熟完善,未來仍需在大氣重點問題治理、預報預警、重污染天氣應急等方面與長三角區域、環杭州灣區域、杭州都市經濟圈及周邊重點城市加強溝通協作,建立健全區域聯防聯控體制機制,形成合力。
3.大氣污染治理進入深水期。
近年來,我市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但在當前的大氣污染治理工作中還存在諸多“短板”,結構性、深層次問題也進一步凸顯。
(1)產業結構有待繼續優化,局部地區重污染、高耗能產業和“散亂污”企業問題仍然比較突出。
(2)能源消費中煤炭總量仍然較高,天然氣供應能力和利用規模仍需加強,工業園區(產業集聚區)仍存在集中供熱盲點,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力度仍需加大。
(3)重末端治理,輕源頭控制和清潔生產,“十二五”期間工作主要圍繞污染物排放末端治理措施展開,對源頭控制及過程清潔生產仍然重視不足。
(4)隨著SO2、NOx減排工作持續深入,工程減排空間日益縮減,VOCs減排的技術手段較為欠缺,機動車保有量剛性增長,車、船和非道路移動機械等移動源污染治理有待突破。隨著大氣污染防治重點領域工作難度的不斷加大,我市大氣污染治理進入深水期。
4.基礎工作仍處薄弱期。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相關基礎工作較為扎實,但仍存在較多薄弱環節。我市對大氣污染防治的組織領導仍需進一步加強,各部門分工協作、協同治理的工作機制亟待完善。地方標準體系有待進一步健全,污染源解析及大氣污染源清單仍需定期更新。重點污染源生產工藝及污染治理等關鍵技術的研發和應用仍需加強。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網絡和重污染天氣監測預警體系尚未完善,大氣環境監管能力相對薄弱,區域環境執法力度有待加強。行政區劃調整后(富陽、臨安撤市設區),現有大氣國控監測點位的代表性亟待深入研究,點位亟待進一步優化,以求客觀反映市區大氣環境質量實際情況。
二、指導思想與規劃目標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十九大和習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踐行“八八戰略”和“兩山理論”。以“美麗中國先行區”為發展目標,做到在社會經濟發展中解決大氣環境問題,以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為出發點,以改善大氣環境質量為核心,以建設全市域“清潔排放區”為抓手,突出治理PM2.5和VOCs污染,執行分區域、分階段治理,打贏藍天保衛戰,確保我市按期達到環境空氣質量二級標準,為在全國率先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城市,加快建設獨特韻味別樣精彩世界名城打下更加堅實的環境基礎。
(二)基本原則。
1.堅持綠色發展。
強化綠色發展的剛性約束,優化產業布局與結構,壯大節能環保產業、清潔生產產業、清潔能源產業,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實施重點工業行業廢氣清潔排放改造,著力解決燃煤、工業、機動車船廢氣排放等突出大氣污染問題,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2.堅持質量導向。
建立以大氣環境質量改善為核心的控制、評估、考核體系。以大氣環境質量改善為目標,實施SO2、NOx、顆粒物(PM)、VOCs等多污染物的協同控制和均衡控制,有效解決大氣復合污染問題。通過提高污染排放標準,強化排污者責任,健全環保信用評價、嚴懲重罰等制度,統籌促進大氣環境質量改善。
3.堅持源頭防治。
優化調整能源結構、產業結構,建立健全法規政策體系,有效實施源頭防治。抓好各類大氣污染源的防治工作,分區分類管控,分級分項施策,提升精細化管理水平,從源頭上預防大氣污染。突出抓好重點區域、重點行業和重點污染物,以點帶面,集中整治,著力解決危害群眾身體健康、威脅地區環境安全、影響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突出大氣環境問題。
4.堅持全民共治。
加強政府和企事業單位環境信息公開,以公開推動監督,以監督推動落實。構建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的環境治理體系,引導社會公眾有序參與環境決策、環境治理和環境監督。
(三)規劃期限及范圍。
1.規劃范圍。
整體規劃范圍為杭州市域,規劃總面積為16596平方公里。
2.規劃期限。
規劃基準年為2015年。規劃期限分為近期(2016年—2020年)、中期(2021年—2025年)和遠期(2026年—2035年)。
3.目標點位。
目標點位為市國控監測站點(不包含背景站),同時考慮杭州大江東產業集聚區、富陽區、臨安區及桐廬縣、淳安縣、建德市的點位。
編輯:劉影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