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06-19 15:21
來源:紹興市生態環境局
日前,紹興印發《紹興市大氣環境質量限期達標規劃(二次征求意見稿)》。詳情如下:
關于再次征求《紹興市大氣環境質量限期達標規劃》(征求意見稿)意見的通知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浙江省大氣污染防治條例》、《紹興市大氣污染防治條例》等要求,我局委托浙江省環科院編制了《紹興市大氣環境質量限期達標規劃》(征求意見稿)并征求了相關部門意見,現予以公示。公示時間:2019年6月14日至2019年6月24日。如對本規劃有意見建議的,請于2019年6月24日前將意見和建議反饋我局(地址:紹興市越城區府山街道樹下王路38號,郵編:312000,電話:0575-89180223,傳真:0575-85135430,郵箱:sxwpb@163.com
紹興市大氣環境質量限期達標規劃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提出的“堅持全民共治、源頭防治,持續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打贏藍天保衛戰”要求,持續改善我市大氣環境質量,在2022年底前實現PM2.5基本達標,2030年底前實現空氣質量6項主要污染物(SO2、NO2、PM10、CO、O3、PM2.5)全面穩定達標,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浙江省大氣污染防治條例》、《紹興市大氣污染防治條例》等要求,結合我市城市總體規劃、國民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能源發展規劃等情況,制定本規劃。
一、形勢與挑戰
近年來,我市以生態文明建設為統領,以大氣環境質量改善為目標,大力推進“五氣合治”(控煙氣、降廢氣、減尾氣、消濁氣、除臭氣),深入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大氣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一)主要成效
1.環境空氣質量逐步改善
2018年紹興城市空氣質量綜合指數4.49,比2014年下降30.0%;AQI優良天數比例77.8%,比2014年提升14.6個百分點。城市SO2、NO2、PM10、PM2.5年均濃度分別為9微克/立方米、31微克/立方米、66微克/立方米、42微克/立方米,比2014年分別下降75.0%、38.0%、31.3%、33.3%,SO2、NO2改善幅度全國168個城市居前。人民群眾獲得感和滿意度不斷提升,2018年我市公眾對生態環境質量滿意度得分為85.20分,位列全省第4位,實現“五連升”。
2.能源和產業結構逐步優化
近年來,我市重抓綠色低碳發展,強勢推進印染、化工行業整治,能源和產業結構逐步優化。近五年我市非電行業煤消費量下降200萬噸左右,天然氣消費量增加近6倍。完成高污染燃料禁燃區調整,禁燃區面積擴大至2357平方公里。通過深入開展“低小散”塊狀行業整治提升專項行動,近四年累計清理整頓各類“四無三高兩低”企業、作坊1.61萬家,淘汰落后產能企業1700余家;開展“五爐”淘汰專項整治行動,累計淘汰4810臺燃煤小鍋爐,基本實現10蒸噸/小時以下燃煤鍋爐“銷號”。
3.工業污染防治不斷深化
推進脫硫脫硝和除塵設施建設,燃煤發電機組全部建成脫硫脫硝除塵設施,16家規劃保留熱電企業全面完成煙氣超低排放改造,完成10-35蒸噸/時燃煤鍋爐、27條水泥生產線、2條平板玻璃生產線煙氣清潔排放改造,20蒸噸/時以上燃煤鍋爐全部安裝廢氣在線監測設備并與生態環境部門聯網。持續開展重點行業VOCs排放源調查和涂裝、印刷包裝、合成革等重點行業VOCs治理,組織編制紡織染整、精細化工行業VOCs整治規劃和最佳治理技術指南,完成全部印染行業定型機廢氣治理,開展化學合成類制藥企業對標整治。
4.機動車排氣污染防治持續推進
強化移動源監管。加強機動車排氣檢測管理,完善機動車管理系統,2018年紹興市完成在用機動車排氣年檢67萬輛,完成對全市檢測機構雙隨機全覆蓋檢查、對汽油檢測線實施比對試驗和機動車遙感檢測項目的建設等工作。進一步加快老舊機動車淘汰力度,近4年我市累計淘汰黃標車及老舊車8萬輛。開展油氣回收治理,加快車用油品提升,于2019年1月1日起開始供應國Ⅵ標準汽柴油。2018年推廣新能源汽車5026輛,新增或更新城市公交車、出租車中新能源車輛達100%。
5.城鄉廢氣治理全面推進
加強建筑工地揚塵治理,建立健全揚塵污染長效管理機制,積極推進“七個100%”。加強道路揚塵控制,在全省率先實現建筑泥漿和渣土運輸智能監控。2018年,紹興城區道路機械化清掃率已達到80%以上,其中市區城區89.5%,縣市城區63.5%。加強餐飲油煙治理,嚴格控制秸稈露天焚燒,持續推進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秸稈利用率達到94.16%。推進農業氨污染治理,綜合采取推廣應用商品有機肥、種植綠肥作物、秸稈還田等措施,減少氨揮發,提高農田土壤有機質含量。開展礦山粉塵治理,累計共創建綠色礦山34家。
6.能力建設不斷加強
出臺首部地方性法規,《紹興市大氣污染防治條例》作為首批地方立法已于2016年11月1日起頒布實施。完善行政司法聯動,市中院成立全省首個環境資源審判庭,建立了環保、公檢法聯席會議制度,完善聯合辦案機制。2018年共出動執法人員10964人次,檢查企業4545家次,限期整改企業169家次,立案案件數147件,全市涉氣信訪投訴量較上年同期下降25%。大氣污染防治監測能力進一步加強,完成89個鄉鎮PM2.5和O3自動監測站點建設,成為省內首個空氣自動監測站點鄉鎮全覆蓋的地市;對13個重點工業區新建6項常規指標的空氣監測自動站點;對10個染整、化工、涂裝業集中的工業園區新建揮發性有機污染物自動監測站點。
(二)存在問題分析
1.大氣污染以顆粒物和臭氧的復合型污染為主
紹興首要污染物以PM2.5和O3為主。2018年,紹興市空氣質量六項污染因子中,SO2、NO2、CO、PM10年均濃度均達到國家二級濃度限值要求,PM2.5和O3尚未達標。其中,PM2.5濃度超出二級濃度限值20%,超標天數35天,盡管經過治理,PM2.5超標天數逐年減少,由2014年的101天降低至35天,占比由27.7%下降至9.6%,但PM2.5濃度仍連續兩年全省排名最末。O3超標情況也不容樂觀,O3濃度超出二級濃度限值6.9%,超標天數46天。2014-2018年來我市O3濃度呈現先下降后上升的趨勢,由2014年的48天降至2016年的27天,又上升至2018年的45天。紹興市的污染物超標呈現顯著的季節性特征。秋冬季超標的PM2.5和夏秋季超標的O3是我市大氣環境質量改善的主要瓶頸。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