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7-12 10:42
來源:生態環境部
附件2.技術報告編寫要求
技術報告是在申報表基礎上對技術更全面、詳實的介紹,其內容應客觀、準確,并與申報表內容協調一致。申報材料若缺少技術報告則不予受理。
技術報告正文應主要包括以下5個方面內容:
一、申報單位介紹(1000字以內)
主要介紹申報單位基本情況,尤其是企業資信、資產規模、盈利情況等,附申報單位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等。
二、申報技術介紹
2.1 技術背景及應用領域
申報技術在所屬領域解決的主要問題,技術國內、外現狀和發展趨勢,以及本領域其他類似技術、科研成果等相關應用情況及范圍概述。
2.2 技術內容、原理及工藝流程
詳細說明技術和工藝內容、技術應用的基本原理以及實現相關功能采用的核心工藝、核心裝備、主要工藝設計參數,需附相關技術原理圖、工藝流程圖、裝備結構簡圖等。
2.3 技術創新性及先進性
基于適合的對比對象,詳細說明技術的創新點以及先進性,明確能夠體現申報技術特點、優勢的關鍵技術參數對比情況(性能參數指標、主要技術參數等)。
2.4 技術適用性
詳細說明技術應用的細分領域及成功應用申報技術所需的外部支持條件,主要包括資源(能源)條件、技術條件、勞動力條件等。
2.5 技術經濟性
詳細說明技術的投資、運行成本,單位污染物處理成本;與同一領域其他類似技術相比較,申報技術推廣應用的經濟性;以及應用該技術可產生的直接和間接經濟效益。除申報表中填寫的核心指標外,還需提供技術經濟分析的測算依據、表格等。
2.6 其他
與申報技術相關的其他需要詳細介紹的內容。
三、申報技術綜合影響
3.1 對資源能源利用的影響
3.1.1 資源利用方面
說明申報技術在產品設計、生產、消費、回收利用等環節的資源投入和循環利用情況,說明資源消耗種類、資源年節約量、單位產品資源消耗節約量;廢物的再利用及再生利用種類、再生資源利用量(或利用率)、再制造率及循環利用途徑等,提供相應計算過程、說明及相關證明材料。
3.1.2 能源利用方面
說明技術應用的能源消費種類、消費環節、消費量,及技術相關指標如單位產品綜合能耗、單機能耗等,提供相應計算過程及相關證明材料。對于未制定相關能耗限額標準的產品,需說明達到相關行業能效水平情況。
3.2 減污效果
說明申報技術應用前后,大氣污染物產生和排放量變化情況,噪聲、振動的產生及降噪、減振效果,提供數據的計算過程、依據及相關證明材料;還應說明技術應用產生的二次污染物的種類、濃度及排放水平,治理工藝,治理后濃度、排放量及排放水平等情況。
3.3 減碳效果
說明技術應用后由于單位產品綜合能耗、單機能耗等降低而減少的碳排放量,或由于工藝過程改進而減少的碳排放量,或直接捕集利用減少的碳排放量,提供相應計算過程、相關原理描述、依據及相關證明材料。
3.4 社會效益
說明技術應用和推廣對產業的影響,如催生了新行業,擴大了就業;說明技術應用和推廣后的環境質量改善公眾滿意度等。
四、技術研發、中試情況
對技術研發和中試情況進行說明和總結。
五、申報技術應用案例
列舉申報技術目前已實施的、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案例。總結性論述應用案例實施的可行性、優勢以及對資源、能效、環境的影響,分析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建議。
附件3.《國家污染防治技術指導目錄(2024年)》初稿模板及編寫要求
說明:請按上表中編寫要求填寫申報技術的《目錄》初稿,填寫時刪除表中說明內容,可復制精簡附件1已有內容,要求精煉準確、用詞專業、突出重點,勿放圖片。如果入選,本表技術內容將經專家酌情修改后發布。
附件4.證明材料要求
證明材料是說明、佐證申報表的重要依據,其內容應客觀、真實、準確,并與申報表內容協調一致。申報材料若缺少證明材料則不予受理。
證明材料要求如下,其中1-5為必備材料,6-9為可選材料:
1.單位證照。提供所有申報單位的營業執照/事業單位法人證書/組織機構代碼證復印件。
2.技術所有權證明文件。包括專利證書、技術轉讓合同或其他知識產權證明文件復印件(應與申報技術密切相關),多家單位聯合申報,均需提供相關知識產權證明。
3.典型應用案例的項目合同及驗收報告。項目合同提供包括項目名稱、承擔單位、項目內容、工期、簽訂時間、合同相關各方蓋章等信息的關鍵頁。驗收報告提供案例竣工驗收報告或竣工環境保護驗收報告。
4.檢測/監測報告,包括技術或裝備性能測試報告、典型應用案例的應用效果檢測/監測報告、二次污染防治檢測/監測報告等。所有報告應由具備資質的第三方檢測機構出具。
5.典型應用案例項目用戶反饋意見。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