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5-04-02 10:15
來源:西安市人民政府
4.交通運輸結構調整。
(1)優化調整貨運結構。推動打造清潔運輸先行引領區,在火電、水泥、物流園區推廣新能源中重型貨車,發展零排放貨運車隊。(市交通局牽頭,市發改委、市工信局、市公安局、市生態環境局、市商務局、市國資委配合)
(2)推動重點行業企業鐵路專用線建設。加快推進草堂工業區、陜西鐵投物流有限責任公司2條鐵路專用線建設。配合中國鐵路西安局集團有限公司對鐵路場站進行適貨化改造。(市發改委、市交通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3)提升重點行業企業清潔運輸貨運比例。(市交通局牽頭,市發改委、中國鐵路西安局集團有限公司配合)
(二)實施治理工程
5.散煤治理工程。
(1)鞏固清潔取暖成果。以協同治理區(涉及閻良區、臨潼區、高陵區、鄠邑區、周至縣、西咸新區,下同)為重點,推廣光伏+熱泵取暖、太陽能等多能互補為支撐的清潔用能保障體系。(市發改委牽頭,市財政局、市商務局、市生態環境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市場監管局配合)
全面提升建筑能效水平,加快既有農房節能改造。(市住建局牽頭,市發改委配合)
(2)持續加強煤質監管。嚴格散煤加工、儲運、銷售、使用環節監管,采暖季期間開展煤質專項抽檢。(市市場監管局牽頭,市發改委、市公安局、市交通局、市商務局、市城管執法局、市民政局、市生態環境局、市農業農村局配合)
(3)全面推進秸稈綜合利用。主要糧食作物實施機械化耕種收覆蓋率穩定在89%以上,小麥秸稈留茬高度≤15cm,玉米秸稈留茬高度≤8cm,支持協同治理區實施秸稈綜合利用項目不少于6個。(市農業農村局牽頭)
其他農業廢棄物納入農村生活垃圾處理體系處置。(市農業農村局、市城管執法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6.集聚提升工程。
推進一批中小型傳統制造企業轉型升級、技改提升、入園進區,打造創新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梯度培育體系,推動中小企業集聚化集群化發展。推進灃京工業園高質量發展示范園區建設。(市工信局牽頭,市發改委、市科技局、市資源規劃局、市生態環境局配合)
7.車輛優化工程。
(1)持續優化和發揮城市建成區“綠波帶”作用。(市公安局牽頭,市交通局、市住建局配合)
(2)建設新能源汽車應用示范標桿城市。大力建設充換電基礎設施,以公共領域用車為重點推進新能源化。(市交通局牽頭,市發改委、市工信局、市財政局、市公安局、市生態環境局、市城管執法局、市郵政管理局、西安城投集團、中國鐵路西安局集團有限公司配合)
(3)深化綠色貨運配送示范城市建設,持續提升綠色貨運配送示范城市水平。(市交通局牽頭,市發改委、市工信局、市公安局、市生態環境局、市城管執法局、市郵政管理局配合)
(4)持續推進老舊車輛及非道路移動機械淘汰。完成省上下達我市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柴油貨車和國一及以下排放標準非道路移動機械淘汰任務。(市交通局、市公安局牽頭,市商務局、市生態環境局、市發改委、市工信局、市住建局、市城管執法局配合)
(5)所有在用渣土車完成新能源或國六排放標準替代。(市城管執法局牽頭,市公安局、市交通局配合)
(6)所有在用商砼車完成新能源或國六排放標準替代。(市住建局牽頭,市公安局、市交通局配合)
(7)全年新增或更新的公務用車中,新能源或清潔能源車輛比例不低于80%。(市機關事務中心牽頭)
(8)強化非道路移動機械排放控制區管控。(市生態環境局牽頭)
(9)持續推進重點用車企業門禁系統建設。(市生態環境局牽頭)
(10)持續實施過境貨車分流綜合管控。(市交通局牽頭,市公安局、市生態環境局配合)
(11)加快物流園區規劃布局,完成不少于8家物流園區外遷或轉型。(市發改委牽頭,市資源規劃局、市商務局配合)
(12)加強在用機動車管理。
加大貨運、物流車輛污染治理力度,在集中停放地開展監督抽測。強化綜合執法監管,實施多部門聯合懲戒。全面落實機動車排放檢測/維護(I/M)制度。(市生態環境局牽頭,市公安局、市城管執法局、市交通局、市市場監管局配合)
持續推進政府投資類項目、民生保障類項目、重點區域土石方作業項目使用新能源、清潔能源車輛以及符合“雙三標準”的非道路移動機械。(市住建局牽頭,市交通局、市城管執法局、市生態環境局、市水務局、市公安局配合)
大力推進渣土車“陽光運輸”。夏防期加嚴管控期間,夜間渣土車清運僅允許使用純電動及國六排放標準車輛,重點區域1公里范圍內,暫停渣土車清運夜間審批(純電動渣土車除外);應急管控期間,暫停渣土車清運夜間審批(純電動渣土車除外)。(市城管執法局牽頭,市生態環境局、市公安局配合)
8.揚塵治理工程。
(1)強化降塵量控制。持續加強揚塵污染管控考核,各區縣、開發區月度平均降塵量不高于5噸/月·平方公里。(市生態環境局牽頭)
(2)加強道路揚塵管理。
嚴格城市道路保潔作業標準,城市主城區主次干道及主要入城道路積塵負荷監測穩定達到“優”級別。加強國省干線道路保潔力度,推進道路兩側裸露土地的綠化、硬化。嚴格易產生揚塵運輸車輛監管。加強道路揚塵污染問題集中整治,市生態環境局每月對公共交通車輛走航排名后40名的路段進行公開通報,市城管執法局和市交通局同步開展集中整治。(市城管執法局、市交通局、市生態環境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加強對城市公共區域、臨時閑置建設用地、城區道路兩側和城區河道兩側裸露土地的硬化和綠化,對未及時清運的渣土實行高標準覆蓋。(市資源規劃局牽頭,市住建局、市城管執法局、市水務局配合)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