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05-16 09:14
來源:江蘇省政府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以習近平總書記“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發展戰略思想為引領,自覺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牢固堅持能源變革主線、生態環保紅線、能源安全底線,著力推動體制機制改革、能源結構優化、能源效率提高、發展模式創新,努力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為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提供有力的能源保障。
(二)基本原則。
1.改革引領,創新發展。把能源變革作為能源發展的核心任務,把創新作為促進能源發展的第一動力。以電力、油氣等行業領域為重點,以投資體制、定價機制、市場建設等為重要環節,不斷深化能源體制機制改革,促進技術創新、體制機制創新、商業模式創新,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增強發展活力,激發發展潛力。
2.效率為本,協調發展。把節能優先作為能源變革發展的首要戰略,貫穿于能源生產和消費全過程。積極推行國際先進能效標準和節能制度,推動形成節能型生產方式和消費模式。以智慧高效為目標,加強能源系統統籌協調和集成優化,推動各類能源協同發展,實現集約高效開發、科學高效利用。
3.清潔低碳,綠色發展。把發展清潔低碳能源作為調整能源結構的主攻方向,堅持發展非化石能源與清潔高效利用化石能源并舉,降低煤炭消費總量,優化煤炭消費結構,提高天然氣和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持續降低碳排放強度和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積極推進污染物深度治理,促進生態文明建設。
4.互利共贏,開放發展。把開放作為推動能源發展的重要途徑,堅持政府引導與企業自主相結合,內部挖潛與外部開拓相并重,加快構建和完善以煤炭、電力、天然氣為主,內外并舉、品種多樣的生產供應基地,主體多元、多層互補的應急儲備體系,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能源市場體系,實現深度開放條件下的能源安全。
5.民生優先,共享發展。把改善人民群眾用能條件作為能源發展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按照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求,統籌城鄉和區域,加強城鄉用能基礎設施建設,顯著提高能源普遍服務水平。深化能源投融資體制改革,加大能源扶貧力度,使人民群眾更加直接地參與能源發展,更加充分地分享發展成果。
(三)發展目標。
1.供給能力顯著增強。按“十三五”時期經濟增長7.5%左右和能耗累計下降17%的要求測算,2020年全省能源總需求3.60億噸標準煤左右。2020年,各類能源資源供給能力達到3.8億噸標準煤左右。省內外各類電力裝機1.6億千瓦左右(其中,煤電8315萬千瓦、天然氣發電2000萬千瓦、核電425萬千瓦、抽水蓄能260萬千瓦、風電1000萬千瓦、光伏發電800萬千瓦、生物質發電150萬千瓦,區外來電3300萬千瓦左右),保障全省6500億千瓦時用電量(年均增長4.9%,彈性系數0.65)的需求。煤炭中轉儲備能力1.5億噸左右,省內一次原油煉制能力4000萬噸左右,天然氣(包括沿海LNG接收站)供應能力力爭達到360億立方米。
2.能源消費顯著控制。2020年,能源消費總量確保控制在3.4億噸標準煤以下(年均增長2.4%,彈性系數0.32),力爭控制在3.37億噸標準煤(年均增長2.2%,彈性系數0.29),為2025年左右能源消費總量達峰和2030年左右碳排放總量達峰創造條件。確保完成17%的節能目標,力爭下降22%左右。能耗強度由0.46噸標準煤下降到0.38噸標準煤以下,力爭接近0.36噸標準煤,繼續保持全國領先地位。
3.能源結構顯著改善。2020年,省內非化石能源生產量突破2100萬噸標準煤,占一次能源生產量的比重提高到73%左右,其中可再生能源生產量突破1200萬噸標準煤,占比達到41%左右。包括區外來電在內,全省非化石能源消費量突破3700萬噸標準煤,占比達到11%。持續控煤減煤,省內直接轉化利用的煤炭由27209萬噸(實物量)下降到2.4億噸左右,占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由64.4%下降到50.9%,持續保持“負增長”。天然氣消費量達到350億立方米左右,占能源消費比重由6.6%提高到12.6%。
4.綠色低碳顯著提升。到2017年底,在役燃煤機組全面完成節能減排升級改造,10萬千瓦及以上機組達到燃機排放標準(即在基準含氧量6%的條件下,煙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濃度分別不高于10、35、50毫克/立方米,下同),10萬千瓦以下機組達到重點地區特別排放限值。到2020年,省內在役發電裝機中,清潔發電裝機達到4600萬千瓦左右,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達到2200萬千瓦左右,占比分別提高到35%和17%左右,天然氣發電裝機超過2000萬千瓦,占比提高到15%左右,煤電裝機占比下降至63%。電煤占煤炭消費比重提高到65%以上,煤電機組供電煤耗下降5克/千瓦時,熱電聯產機組熱電比穩步提高。
5.普遍服務顯著強化。到2020年,新增天然氣主干管網1600公里,實現所有縣區全覆蓋,蘇南、蘇中等城鎮化水平較高的地區基本實現城鄉一體化。在形成500千伏“六縱七橫”電網主干網架的同時,基本實現大中城市配電網智能化,全面完成新一輪農村電網升級改造,實現各類電源公平接入。加氣站、充電站等新型終端服務設施基本實現大中城市全覆蓋、高速公路和高等級航道全覆蓋。
6.治理體系顯著完善。持續推進能源投融資體制機制改革,提升“放管服”水平。以電力、油氣領域為重點,以能源資源配置市場化為取向,深化能源體制機制改革,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能源市場體系建設取得新突破。以油氣管道保護、可再生能源發展為重點,加強法規、標準、政策制定,科學完備、高效便捷的能源治理體系建設取得新進展。
三、重點任務
緊緊圍繞推動能源變革總體要求,緊扣安全、結構、高效、創新、改革“五個關鍵詞”,扎實推進“八大任務”,努力實現能源消費從粗放低效向集約高效轉變,能源生產從環境影響型向綠色低碳型轉變,能源資源從高碳為主向低碳取向轉變,能源布局從偏重集中向集散并重轉變,能源系統從供方主導向雙向互動轉變。
(一)增強安全保障能力。
堅持內外并舉、量質并重,以煤炭、石油、天然氣、電力為重點,開展多渠道、多形式、深層次國際國內合作,形成來源廣、品質好、物流暢、價格優的能源資源供應體系。
編輯:張偉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