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09-13 15:55
來源:甘肅省政府
第五章投資估算和環境社會影響分析
一、投資情況
到2020年,新建火電項目和煤電超低排放及節能改造項目總投資約250億元;新開工煤炭項目總投資約310億元;油氣項目總投資約1068億元;新建和改造電網總投資約428億元;水電新增裝機總投資約110億元;風電新增裝機總投資約100億元;各類太陽能發電新增裝機總投資約600億元。計入生物質發電、沼氣和地熱能利用等方面的投資,“十三五”期間能源領域新增投資累計約2866億元,能源產業對我省經濟社會加快發展的支撐保障能力不斷增強。
二、環境社會影響分析
(一)煤炭行業。
1.環境影響。
(1)大氣環境。大氣污染物的來源主要有兩部分:一是成煤過程中形成的天然氣,即瓦斯,主要是甲烷,還含有乙、丙、丁烷和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氣體;二是煤炭液化和氣化過程中產生的硫化氫、二氧化硫、一氧化氮等氣體。
(2)水環境。礦山開采對礦區水環境的影響主要來自于采礦廢水和洗煤廢水。采礦生產過程中,露天開采或地下開采疏干排水和矸石淋溶水都含有較高的懸浮物、各種化合物及重金屬等。當采礦廢水和洗煤廢水排入地表水體后,不但造成地表水體的污染,還會增加水體的渾濁度,從而影響水體的納污能力,使水體更加惡化。此外,礦山疏干排水,往往使地下水位下降,出現大面積疏干漏斗,使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動態平衡系統受到破壞,甚至水源枯竭或河流斷流。
(3)土壤污染及土地資源占用。礦區土壤污染主要是由污水灌溉和矸石淋溶水的漫滲造成。導致土壤功能衰退,土地肥力下降,作物減產。另外,由于采礦造成的地面塌陷也是土地破壞的主要類型。礦山開發占用大量土地資源,同時對被占用土地資源的理化性質和生產能力造成嚴重破壞,特別是表層土的喪失或性質的改變,使土壤失去永續利用的價值。
(4)地表植被和景觀破壞。露天開采剝離植被,煤矸石、工業場地、施工機械等壓占和破壞植被,礦床疏干排水引起地下水位下降,都會造成礦區及周圍地表植被的破壞。隨著天然植被的破壞,水土保持能力減弱,進而引起水土流失的加劇。由于礦山開采生產工藝的特殊要求,任何礦山的建設都將不同程度地改變礦區的地形地貌,破壞礦區的地表景觀。這種變化往往不可逆轉。
(5)地下資源破壞。煤礦采空區在塌落過程中,不但會造成地表生態環境和地表資源破壞,隨著地層的下沉和擾動,還會使與煤層伴生的資源和其它地下資源遭到破壞(如地下水、粘土、石灰巖、殘留的煤層和煤層氣等)。
2.減少煤炭開發環境影響的措施。
(1)整合煤炭資源。淘汰關停小型煤炭企業,推進全省煤炭資源向優勢煤炭開采企業集中。加快構建新型煤炭工業體系,全力保障國民經濟發展需要,搞好統籌規劃,依法科學劃定煤炭資源國家規劃礦區和對國民經濟具有重要價值的礦區,加強煤炭資源勘探,完善資源管理和生產開發制度,實現由粗放開發型管理向科學合理開發、保護節約型管理的轉變;建立嚴格的煤炭資源利用監管制度,對煤炭資源回采率實行年度核查、動態監管,進一步整頓資源開發秩序,嚴禁擅自開辦煤礦、私挖亂采,實現合理有序開發。
(2)實施生態恢復工程。實施礦區生態恢復工作,綜合利用塌陷土地進行矸石、粉煤灰充填復墾造地,或發展養殖業、種植業,逐步發展生態產業,可使已被破壞的土地逐步恢復生機。
(3)推行清潔生產,發展循環經濟。做好煤炭開發利用過程中產生的煤矸石、粉煤灰、礦井廢水和廢氣以及脫硫廢渣等廢棄資源的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鼓勵企業利用煤矸石、粉煤灰生產水泥及建材,利用煤矸石發電,礦井廢水回用來作為選煤工業用水,抽取煤層氣發電或為居民提供燃氣能源。
(4)用新裝備生產焦化產品。通過改造舊焦爐,更新煉焦生產裝備,實現收回焦爐剩余煤氣,利用余熱發電并開發醇醚燃料等。
(二)石油行業。
1.環境影響。
(1)鉆井泥漿。石油開采過程中,需要大量泥漿循環利用,會對周圍的水域、農田造成不良影響。
(2)含油污水。在鉆井和采油過程中產生的含油廢水和洗井水,在煉油過程中產生的大量冷卻水均為含油污水。這些含油污水會污染淡水水域和土壤。
(3)石油廢氣。開采原油伴有油氣,在加工過程中可產生廢氣,貯運中可發生氣體揮發,這些氣體排入大氣則造成空氣污染。
(4)煉油廠廢渣。在煉油過程中會產生酸渣、堿渣、石油添加劑廢渣、廢催化劑和廢白土,污水處理會產生油泥、浮渣等,這些污染物會造成水體、土壤的污染。
2.減少石油開發環境影響的措施。
完善水土保持措施,在場地周圍預設好邊溝,發揮排水和防洪功能。對管道建設水土流失嚴重地區進行相應的管理,設置擋土和防沖刷設施。做好油田開發地區生物保護工作,對場地建設施工當中不需要的土地和臨時占有的土地進行人工土壤維護,建設植被綠化地帶,保護地區整體環境。注重石油開發工程污染和事故預防,在場地內設置污染回收池,并建設收集雨水等防濺設施與邊溝,減少原油混水流入周邊地區的可能性。采用先進技術,減少輸油管道腐蝕與損壞,從而減少漏油現象的發生。工程選址要減少和避免對地表植物的破壞,在工程完成后對周圍植被進行恢復,設置專用的安置場所,做到棄土不隨意堆放。執行嚴格的施工現場管理,按照規范進行施工,禁止污染物流入周邊環境。
(三)天然氣行業。
1.環境影響。
天然氣開采過程中主要排放的是硫化物和伴生鹽水,會污染水體和空氣。
2.減少天然氣開發環境影響的措施。
進行詳細的項目可行性研究,在設計階段充分考慮環保、清潔生產的技術要求及措施;勘探階段采用先進的勘探技術,提高勘探成功率,減少鉆井數,從而避免或減少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鉆井工程中主要采取封閉式井場管理、提高水的利用率、泥漿分類處理等防治措施。地面工程施工時要注意控制機械設備噪聲、揚塵、廢水廢料廢渣以及完工后的生態恢復工作等。井下工程建議使用雙管循環洗井流程、洗井水處理方法處理,避免水環境污染。
編輯:張偉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