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12-18 10:41
來源:佛山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四)面臨的主要問題。
1.空氣質量有待提高。
近年來佛山市空氣質量改善明顯,PM2.5、PM10等污染物濃度下降顯著,但空氣質量綜合指數在全省,特別是在珠三角的排名依然靠后,與城市競爭力不相適應,空氣質量改善壓力突出。
2.火電和陶瓷行業的氮氧化物排放貢獻突出。
火力發電是佛山市最主要的氮氧化物排放源,排放量達到2.6萬噸,占工業燃燒源氮氧化物排放的46.3%,占全市排放總量的31.2%。僅建筑陶瓷制品制造業一個行業的氮氧化物排放就達到1.2萬噸,占到工業燃燒源氮氧化物排放的21.5%,占全市排放總量的12.1%。
3.機動車污染嚴重。
隨著機動車保有量的不斷增長,佛山市道路交通擁堵狀況加劇,機動車的污染物排放量也隨之增加。2014年佛山市道路移動源氮氧化物排放量達到3.6萬噸,占全市排放總量的35.3%,汽油小客車和小型、大型柴油貨車的貢獻突出;揮發性有機物的排放量為3.7萬噸,占全市排放總量的32.6%,其中小客車排放量2.0萬噸,占道路移動源排放的54.1%,摩托車的揮發性有機物排放貢獻也較為突出。
4.工業源揮發性有機物排放量大。
工業溶劑使用源的揮發性有機物排放量達到4.1萬噸,占全市揮發性有機物排放總量的35.7%,其中表面涂裝特別是家電涂層等溶劑使用過程的揮發性有機物排放貢獻突出。工業過程源的揮發性有機物排放量也達到1.7萬噸,占全市揮發性有機物排放量總量的14.7%。
5.工業煙粉塵排放問題仍然存在。
陶瓷、鋁型材、玻璃、水泥、磚瓦等行業的煙粉塵排放問題仍然較為嚴重。建筑陶瓷制品制造、鋁壓延加工、日用玻璃制品制造、水泥和水泥制品制造、粘土磚瓦及建筑砌塊制造等行業是PM2.5的重要排放源,PM2.5排放總量達到0.9萬噸,占全市排放總量的29.4%。
6.工業、火力發電等固定燃燒源是二氧化硫的主要來源。
近年來佛山市二氧化硫排放量已經得到有效削減,年均值已經達標,但工業燃燒源和火電廠等高燃煤消耗的排放源仍然是二氧化硫的主要來源。
7.多個行業存在多污染物協同控制進一步減排的實際需求。
電力、建筑陶瓷、紡織印染、日用玻璃、水泥生產、鋁型材等行業既是高能耗行業,同時也是粉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的主要排放源,是清潔能源替代、清潔生產改造和污染物深度減排的重點行業。
二、空氣質量形勢預測與達標壓力
(一)大氣污染防治成效。
1.大氣環境綜合整治全面推進。
2014年,佛山市深入推進大氣污染綜合整治,制訂實施《佛山市大氣污染防治行動實施方案(2014—2017年)》,大力推進大氣污染防治各項措施。一是深化工業污染治理,基本完成電廠、陶瓷、鋁型材、玻璃等燃煤消耗量較大行業的整治工作。二是強化機動車污染防治,全面防治機動車排氣污染,嚴格控制新車源頭污染,建立在用車環保達標管理機制,基本完成黃標車淘汰。三是嚴格控制揚塵污染,出臺《佛山市揚塵污染防治條例》,明確建筑施工工地、道路、管線施工、港口、碼頭、堆場等揚塵污染防治要求,探索應用揚塵治理新設備、創新治理施工工地揚塵污染技術手段。四是重監督管理、嚴執法懲處,加強環保執法力度。五是完善大氣污染防治科學研究,為整治工作提供科學支撐。
2.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下降。
2014年,佛山市制訂實施《佛山市2014年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計劃》,將涉及結構調整、工業廢水治理、配套管網建設、清潔能源替代、脫硫脫硝、落后產能淘汰及規模化畜禽養殖場等方面約297個項目納入減排計劃,全面完成了主要大氣污染物總量控制目標。通過實施工業污染治理設施建設、燃煤電廠超潔凈排放改造、淘汰落后產能、燃煤鍋爐整治、黃標車淘汰等減排項目,取得了顯著的減排成效。截至2015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均超額完成省下達的“十二五”時期總量減排任務。
3.空氣質量總體逐步提升。
隨著空氣污染綜合整治的深入推進,佛山市環境空氣質量逐步提升。2013—2015年期間,二氧化硫從32微克/立方米下降至17微克/立方米,降幅46.9%;二氧化氮從53微克/立方米下降至41微克/立方米,降幅22.6%;PM10從83微克/立方米下降至58微克/立方米,降幅30.1%;PM2.5從2013年實施空氣質量新標準的53微克/立方米下降至39微克/立方米,降幅26.4%。
(二)大氣污染防治形勢。
1.存在的機遇。
綠色發展成為重大發展理念。黨的十八大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黨的十九大進一步提出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的宏偉藍圖,提出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
同時,公眾環境保護意識日益增強。隨著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和生活方式轉變,公眾對享受優質環境的需求越來越大,控制和減少大氣污染已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公眾的環保意識、責任意識、監督意識和環境法制觀念日益增強。
2.面臨的挑戰。
社會經濟發展需求與環境制約的矛盾日益突出,大氣環境問題復雜多樣化,治理難度日益加大。工業燃煤和道路移動源污染控制機制不斷完善,減排空間有限;能源結構和產業機構仍需進一步優化;揚塵、揮發性有機物等精細化管理水平有待提高;船舶、工程機械等非道路移動源污染控制剛剛起步;“散亂污”場所清理整頓力度仍需加強??諝赓|量進一步改善難度加大,單位治理成本劇增。
(三)空氣質量達標壓力。
截至2014年,佛山市環境空氣常規六項污染物中,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已穩定達標,且濃度值遠低于國家二級標準;PM10年均濃度實現了達標,但仍存在一定的日均濃度超標率;二氧化氮年均濃度雖呈下降趨勢,但下降幅度有限,距離標準值還有一定差距;PM2.5年均濃度近四年雖呈下降趨勢,并已接近國家標準,但仍未達標;臭氧作為珠三角區域環境空氣的首要污染物,要實現臭氧最大8小時日均濃度超標率下降的目標也面臨重大挑戰。2014年,佛山市環境空氣質量達標天數比例為74.7%,離2020年達標天數比例90%的目標值還有很大差距;二氧化氮、PM2.5近四年均超過國家二級標準,是需要優先控制的污染物;臭氧超標率居高不下,嚴重影響達標天數比例,需要重點控制。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