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06-20 10:08
來源:麗水市生態環境局
日前,浙江麗江印發《麗水市大氣環境質量保持(限期達標)規劃》。詳情如下:
麗水市大氣環境質量保持(限期達標)規劃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浙江省大氣污染防治條例》、浙江省環境保護廳《關于編制大氣環境質量限期達標規劃的通知》相關規定和要求,結合麗水市實際,制定本達標規劃。
一、形勢與挑戰
“十二五”以來,全市按照生態文明建設新要求,深入實施環境保護“十二五”以及“十三五”規劃和“811”生態文明建設推進行動和麗水市大氣污染防治行動實施細則(2013—2017年),以環境空氣質量改善為目標,圍繞實施能源結構調整、產業布局和結構優化、工業大氣污染整治、機動車排氣污染防治、城市揚塵和煙塵控制以及農村廢氣污染控制六大“治氣”行動,健全完善聯防聯控機制,扎實穩健推進各項工作,全市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取得積極成效。
(一)主要成效
1、環境空氣質量明顯改善“十二五”期間,麗水市統籌推進工程減排、結構減排、管理減排等各方措施,全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總量較2010年分別下降10.82%、7.65%,超額完成了“十二五”減排任務。2017年,麗水市區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顆粒物(PM10)、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分別為9、24、50、33微克/立方米,較2013年分別下降53%、23%、228%和33%。市區AQI優良率為93.2%,較2013年上升11個百分點,各項指標均超額完成省下達的任務目標。總體上,麗水市空氣質量保持在全省前列。
2、能源和產業結構逐步優化自2013年以來,隨著節能降耗工作的深入推進,麗水市能源結構得到了較大幅度的優化。通過控制能源消費總量,全社會能源消費實現低速、平穩增長。2017年全市能源消費總量為462.03萬噸,近五年年均增長2.6%,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能源消費比上年下降11.8%,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16.6%;全社會用電量86.95億千瓦時,近五年年均增長2.85%,其中工業用電量52.88億,年均降低0.34%,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17.12億千瓦時,年均增長7.21%。麗水市從發展水電起步探索綠色能源發展之路,截至2015年底,全市已建水電站805座,總裝機容量271.5萬千瓦,約占全省水電裝機的38%,水力發電量74.37億千瓦時,是我省重要的水電生產基地。大力推進光伏、風電項目建設,分布式光伏發電、農光互補地面電站示范應用在縉云縣率先實現零突破,全市首個風電項目華能黃源風電場在云和縣建成投產,建成龍泉、松陽兩座生物質發電廠。景寧縣獲批國家綠色能源示范縣,縉云縣、云和縣獲批浙江省清潔能源示范縣。2015年,全市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量約250萬噸標煤,占能源消費總量的60%,是我省可再生能源消費占比最高的地市。自2013年以來,麗水市二產比重逐年下降,從2013年3占全市GDP的49.0%到2017年的42.9%。隨著國家對節能降耗、環境保護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傳統重化工業的發展將承受很大的成本壓力,各產品產量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近年麗水市的工業正處于逐步轉型的階段。
3、工業污染防治不斷深化麗水市全面推進降氮脫硝工作。將電力、工業鍋爐行業的降氮脫硝工程作為改善大氣環境質量行動的工作重點,積極推進大氣污染防治調整能源結構專項行動,推進重點區域集中供熱、供氣工作,建成投產麗水經濟開發區集中供熱工程,同時大力加強工業企業燃煤鍋爐淘汰改造工作,共完成鍋爐淘汰改造822臺。深化合成革行業污染整治工作,引導合成革產業進行轉型升級,推進試點合成革企業水性生產線、干、濕法生產線氣相DMF回收裝置、二甲胺、三版印刷廢氣治理項目改造。完成了方正電機等一批有機廢氣治理試點工程,完成了全市17家印染企業彈力布定型機油煙廢氣治理,建設改造油煙凈化設施55臺(套)。嚴格淘汰落后產能,引導淘汰單段式煤氣發生爐,關停淘汰縉云壽爾福化學有限公司生產線。深入開展工業企業揮發性有機物(VOCs)污染治理,扎實推進印染、化工、涂裝、合成革、生活服務、橡膠塑料制品、印刷包裝、木業、制鞋、化纖等10個主要行業VOCs污染整治。
4、機動車排氣污染防治持續推進積極開展“綠色交通”工作,推進機動車排氣污染防治。實施統一的機動車環保分類標志管理,在全市各車管所設機4動車環保合格檢驗標志核發點。全面開展黃標車限行工作,出臺《麗水市區限制黃標車及無標車通行方案》,全市各縣以上城市建成區均實施高污染車輛區域限行,并逐步將限行范圍擴大到建制鎮范圍。至2015年底,淘汰黃標車19355輛和老舊車6600輛。有序推進油品升級。中石化麗水分公司已完成油品升級工作,全面供應國五標準車用汽柴油。編制并實施我市《天然氣汽車加氣站布點規劃》,加快充電樁、加氣站等綠色交通的基礎設施建設,目前,市區4座加氣站已完成土地招拍掛程序。扎實推進公共交通的清潔能源汽車替代工作,2015年新增公交車55輛,全部為新能源汽車。全市更新及新增的新能源占汽車總數的30%以上。規范檢測程序,完善環保檢測工作,提高環保準入標準。嚴格執行國家機動車階段性排放標準。基本完成了機動車排氣檢測信息管理系統建設,進一步提高了機動車排氣檢測規范管理水平,市縣兩級聯網工作正在進行中。
5、城鄉廢氣治理全面推進開展市區揚塵、市區餐飲油煙廢氣等專項整治,制訂實施《麗水城區夜排擋污染整治專項行動方案》,要求新建餐飲必須配備油煙凈化裝置。啟動開展干洗業有機廢氣污染整治、“高污染燃料禁燒區”“煙控區”建設等工作,發布《麗水市人民政府關于劃定禁止銷售使用高污染燃料區域的通告》、《麗水市人民政府關于擴大和創建麗水市區煙塵控制區的通知》,編制完成《麗水市干洗業有機廢氣污染整治方案》、《麗水市劃定禁止銷售使用高污染燃料區域實施方案》。強5化監管,建立禁止露天焚燒秸桿的長效管理機制,全市基本杜絕露天焚燒秸稈現象。大力實施慶元、松陽等地生物質發電項目推廣,加快推進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2%以上。
6、大氣環境管理不斷完善“十二五”期間,麗水市出臺一系列大氣環境法律法規及政策措施。2014年制定出臺了《麗水市控制煤炭消費總量實施方案(2014—2017年)》,要求全市到2017年煤炭消費總量在2012年基礎上實現負增長。制定出臺《麗水市煤炭消費減量替代管理工作方案》,要求2015年全市及各縣(市、區)煤炭消費總量同比下降2%以上。推動實施電能替代工作,以電代煤,出臺了《關于加快推進我市電能替代工作的通知》(麗經信資能〔2015〕151號)大力推進電能替代工程,減少煤炭、石油消費。制定實施《麗水市高污染燃料禁燃區建設和集中供熱實施方案(2014-2017)》,按要求分步驟開展全市高污染燃料禁燃區的創建工作。2015年,出臺《麗水市大氣復合污染(PM2.5)防治實施方案》,更新優化城市空氣質量自動監測設備,選擇性增加大氣臭氧、PM2.5等監測指標。啟動實施城市灰霾大氣氣溶膠觀測系統建設,建成市本級、青田等灰霾大氣氣溶膠觀測站。出臺《關于加快推進我市電能替代工作的通知》推動實施電能替代工作,以電代煤,原則上不再審批新上涉煤項目。增設政策法規宣教處、市環境應急與污染事故調查中心、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中心,提升環境監測能力,繼續6優化完善環境要素監測點位,建立健全空氣自動監測網絡。龍泉、麗水市站、青田縣、云和縣、慶元縣、縉云縣、遂昌縣、松陽縣、景寧畬族自治縣等環境監測站相繼通過浙江省環境監測站標準化建設達標驗收考核。“十三五”期間,全市建設完成共43個清新空氣站點,其中城市站9個,氣象站9個,功能站25個,可實時監測負氧離子、細顆粒物(PM2.5)、臭氧(O3)、氣象六參數等指標,監測范圍覆蓋主城區、生態旅游景區、自然保護區、濕地等區域,并于省平臺聯網實時公布數據。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