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06-20 10:08
來源:麗水市生態環境局
(三)深化能源結構調整,大力發展清潔能源
1、嚴格控制煤炭消費總量加強能源消費總量和能源消費強度雙控。嚴把耗煤新項目準入關,實施煤炭減量替代。新增煤炭消費項目要通過優化能源結構與淘汰落后產能等方式削減煤炭消費存量。優化能源消費結構,降低煤炭消費比重。到2020年,全市煤炭消費總量控制在76.4萬噸內。新建項目禁止配套建設自備燃煤電站,除背壓熱電聯產機組外,禁止審批國家和省禁止的新建燃煤發電項目和高污染燃料鍋爐,不再新建35蒸噸/小時以下高污染燃料鍋爐。(市發改委牽頭,市生態環境局、市市場監督局等參與)
2、推進高污染燃料設施淘汰深化“高污染燃料禁燃區”建設,對照《高污染燃料目錄》完成高污染燃料禁燃區優化和重新劃定,全面建成禁燃區。到2020年,全市全面淘汰10蒸噸及以下燃煤鍋爐,基本淘汰35蒸噸/小時以下燃煤鍋爐和中小型煤氣發生爐。35蒸噸/小時及以上高污染燃料鍋爐完成節能和超低排放改造。所有35蒸噸/小時(含)以上燃煤鍋爐應安裝在線監測設施并與環保部門聯網。城市建成區禁止新(改)建生物質成型燃料鍋爐。現有生物質成型燃料鍋爐逐步改造成天然氣、電等清潔能源或達到天然氣鍋爐排放特別限值要求,其中城市建成區生物質鍋爐實施超低排放改造。城市建成區以外,新(改)建的生物質成型燃料鍋爐廢氣排放達到天然氣鍋爐排放特別限值要求;燃氣鍋爐實施低氮改造。(市發改委、市生態環18境局牽頭,市市場監督局、市財政局參與)推進園區集中供熱,優化熱力供應布局,加快整合工業園區(產業集聚區)現有熱源點。加大對純凝機組和熱電聯產機組技術改造力度,提高供熱能力,淘汰管網覆蓋范圍內的燃煤鍋爐和散煤。加快實施麗水經濟技術開發區杭麗熱電二期擴建、松陽產業集聚區熱電聯產等項目。到2020年,30萬千瓦及以上熱電聯產電廠供熱半徑15公里范圍內的燃煤鍋爐全部關停整合。在保障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的前提下,到2020年,接受外送電量比例達到38%以上。(市發改委牽頭,市經信局、市生態環境局、市市場監督局、市財政局參與)
3、大力發展清潔能源按照“宜氣則氣”“宜電則電”原則,積極引導用能企業實施清潔能源替代。大力推進燃煤鍋爐和自備燃煤電站“煤改氣”工作,對在役時間長、高污染、低效率燃煤鍋爐開展煤改氣、煤改電等清潔能源替代。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工業天然氣價格,引導工業企業使用天然氣。加快城鄉電氣化,引導用能企業“煤改電”、“油改電”,第三產業全面推行“煤改電”,提高企業電氣化水平。2019-2020年麗水市天然氣消費總量分別達到1.5億和2億立方米左右。到2020年,基本完成省級干線管網建設,實現天然氣縣縣通,城鄉居民天然氣覆蓋率達到40%,全市建成天然氣長輸管道310公里左右,天然氣消費占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達到5%左右。繼續落實好優先發電優先購電制度,保證市內可再生能源發電全額保障性收購。(市發改委牽頭,市建設局、市財政局、國網麗水供電公司參與)
持續提升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大力發展光伏發電,到2020年全市分布式光伏發電裝機規模達到26萬千瓦以上,地面集中式光伏電站建設規模達到34萬千瓦以上。在保護流域水生態的前提下,適度推進水電開發。對效益低下、存在安全隱患、影響水生態環境等老舊水電站,因地制宜實施整治、技改或擴容提升。加快實施縉云抽水蓄能電站、青田水利樞紐工程、慶元蘭溪橋水庫擴建工程等重大水電開發(改造)項目建設。到2020年,全市水電裝機容量達到291萬千瓦。引導龍泉、松陽等生物質發電企業建立合適的原料收集體系,提高原料保障程度和發電效率。(市發改委牽頭,市水利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國網麗水供電公司參與)
4、嚴格節能措施深入推進建筑節能。實施既有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節能改造,推進學校、醫院、科研院所等公共建筑的節能及綠色化改造。到2020年,新建建筑全部達到綠色建筑要求,其中二星級以上綠色建筑比例達到55%以上。積極鼓勵企業節能。重點企業制定節能降耗方案,新建高耗能項目單位產品(產值)能耗要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用能設備達到國家一級能效標準。倡導全社會節能。推動政府機構節能,鼓勵倡導公民節約能源資源。(市發改委、市建設局、市市場監督局)
(四)加快治理車船尾氣,積極調整運輸結構
1、加強機動車環保管理加強機動車環保管理,推進老舊車輛淘汰,優化車輛結構。采取經濟補償、限制使用、加強超標排放監管執法等措施,大力推進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營運柴油貨車提前淘汰更新。到2025年,全市主城區內禁止使用國II及以下排放標準的機動車。到2035年,主城區內禁止使用國III及以下排放標準的機動車。加強新車環保達標監管,嚴格執行現行機動車第五階段排放標準,2019年7月1日起,提前實施機動車第六階段排放標準。構建全市機動車管理平臺和超標排放信息數據庫,實現全鏈條監管。(市生態環境局、市交通運輸局、市公安局牽頭,市經信局、市市場監督局等參與)加強柴油貨車污染治理。制定《麗水市柴油貨車污染治理攻堅戰行動方案》,啟動開展柴油貨車整治工作,一并實施清潔柴油車(機)、清潔運輸和清潔油品行動,確保柴油貨車污染排放總量明顯下降。加強柴油貨車銷售、注冊使用、檢驗維修等環節的監督管理,逐步建立天地車人一體化的全方位監控體系,實施在用柴油汽車排放檢測與強制維護制度。開展和交通、公安等部門聯合執法專項行動,結合遙感監測,強化上路抽測,在重點區域,對國三以上柴油車安裝顆粒物捕集器、選擇性催化還原系統、在線監控終端和氮氧化物傳感器等,并實時跟蹤后續改造效果,確保柴油車排放達標率明顯提升。同時加強對重型柴油車的排放控制,重型柴油車須按要求配備使用后處理裝置、車載診斷系統(OBD),建立常態化部門聯動機制。(市生態環境局、市交通運輸局、市公安局牽頭,市發改委、市經信局、市財政局、市商務局、市市場監督局等參與)
2、構建綠色交通體系合理配置路權資源。建設完善遙感監測網絡。優化運輸結構。大幅提升鐵路貨運比例,重點加快衢寧鐵路、衢麗鐵路等重大交通項目建設。到2020年,鐵路貨運量比2017年增長10%。優化交通結構。加快現代立體交通體系布局,合理設計城市路網,倡導綠色出行和環保駕駛。發展清潔交通,加大新能源車輛推廣政策扶持,完善新能源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和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獎補機制。加快推進城市建成區新增和更新的公交、環衛、郵政、出租、通勤、輕型物流配送車輛使用新能源或清潔能源汽車。以“重型貨車和城際車輛燃氣化、城區車輛電動化”目標,構建市域公共客運系統的同時,推進營運車輛新能源或清潔能源更新替代,并持續推進私人領域新能源車輛推廣應用。繼續優化現有新能源汽車公用充電樁網絡體系,到2020年新建集中充換電站不少于50座、公用充電樁不少于2500個。到2035年新能源或清潔能源車輛在社會機動車保有量中占比達到40%以上,公共交通占全方式出行量比例為40%。大力發展多式聯運,引導貨運站場向物流園區轉型,推動資源整合。推進多式聯運型和干支銜接型貨運樞紐(物流園區)建設。(市發改委、市交通運輸局牽頭,市經信局、市財政局、市建設局、市生態環境局等參與)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