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06-20 10:08
來源:麗水市生態環境局
(二)存在問題及原因分析
1、主要問題
(1)PM2.5濃度還需進一步降低治氣目標持續加嚴,根據《浙江省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省政府下達麗水市的治氣目標是:到2020年PM2.5年均濃度達到32μg/m3。2017年PM2.5濃度為33μg/m3,尚未實現省政府的目標,距離人民群眾的期盼尚有差距。此外,《浙江省大花園建設行動計劃》提出在2022年麗水空氣質量力爭達到國家一級標準,但根據模型測算,一級標準的目標短期內不具有可行性。
(2)臭氧污染成為新的挑戰2013-2017年期間,麗水市O3日最大8小時值平均濃度超標率出現波動變化,從2013年的3%上升至2014年的5.5%,隨后又下降至2016年的1.9%,但是2017年又有所反彈。O3作為首要污染物的天數僅次于PM2.5,對麗水市空氣7質量造成了不可忽視的影響。
(3)環境空氣質量改善幅度放緩2014年、2015年和2016年PM2.5年均濃度分別較上年同比下降10.2%、13.6%和13.2%,2017年PM2.5年均濃度較2016年持平,下降幅度明顯放緩;2013-2016年,AQI優良率逐年增加,2017年不升反降,較2016年同比下降2.2個百分點。
2、主要原因分析
(1)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難度不斷增大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逐步進入深水期。工業源工程減排的空間不斷縮減,針對揮發性有機物減排的技術手段也普遍不夠成熟。隨著第三產業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餐飲油煙、干洗裝修等生活源的影響日益加大。機動車等移動源剛性增長,民用汽車擁有量近五年年均增速達12%。各類揚塵源尚未得到有效控制,是本地PM2.5一次排放貢獻最主要來源(42%)。此外,秸稈焚燒、畜禽養殖、化肥農藥等農業源量大面廣,治理相對困難。各因素綜合作用下,環境空氣質量改善難度逐步加大。
(2)自然地理和氣候條件不利麗水市位于浙江省西南浙閩兩省結合部,地處山區,四面環山,加之氣象上靜穩天氣發生概率高,擴散條件不佳,污染物易沉積。外來輸入性污染對麗水市空氣質量影響較大,根據PM2.5來源解析研究結果,秋冬季區域輸送對麗水市本級PM2.5的貢獻率在58%左右,重污染期間,外來輸送8的貢獻率可高達60%以上,出現PM2.5污染時大多受西北方向污染輸送影響。同時,麗水市森林覆蓋率高,植物釋放的揮發性有機物相對較多,影響了人為源的減排效果。不利的自然、地理和氣候條件,增加了麗水的空氣質量改善的不確定性。
(3)治氣基礎工作相對薄弱大氣環境監管能力相對薄弱,機構和人員力量不足,與環境監管職能不能全面匹配。政府有關部門“管行業管環?!钡墓ぷ鳈C制未完全落實,大氣污染治理多部門齊抓共管的共識未全面形成。揚塵、餐飲油煙、非法燃用煤炭等方面的執法力度不強,污染源解析及大氣污染源清單仍需定期更新,環境空氣質量預警預報能力和區域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網絡有待完善。
二、指導思想與規劃目標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以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習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緊緊圍繞“五位一體”總體布局,踐行“八八戰略”和“兩山理論”,深入實施“811”美麗麗水建設行動,以“麗水之干”擔綱“麗水之贊”,以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為根本出發點,以實現環境空氣質量為目標,著力解決以細顆粒物為重點、兼顧臭氧的大氣污染問題,全面實施多污染物協同減排,打贏藍天保衛戰,最終實現環境空氣質量全面穩定達標,為打造“兩山”樣板,爭當“雙區”9示范,加快建設美麗幸福新麗水,與全省同步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更加堅實的環境基礎。
(二)基本原則
1、綠色發展,優化結構將環境空氣質量改善作為保障民生的重要內容,強化綠色發展的剛性約束,著力解決危害群眾身體健康、威脅地區環境安全、影響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突出大氣環境問題,推進能源結構戰略調整,升級產業布局與結構,加快運輸結構和用地結構優化,提高企業清潔生產水平,推動綠色生產和生活方式形成,以環境保護優化經濟發展。
2、質量導向,科學防治建立以環境空氣質量改善為核心的控制、評估、考核體系。實施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顆粒物、揮發性有機物等多污染物的協同控制和均衡控制,有效解決大氣復合污染問題。重點針對影響達標的PM2.5和臭氧,提出精細化、定量化治理要求,有針對性地制定達標措施,做到精準防治。
3、多措并舉,全民共治堅持激勵和約束并舉,建立督促和引導企業深化治理的長效機制。加強政府和企事業單位環境信息公開,以公開推動監督,以監督推動落實。構建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的環境治理體系,引導社會公眾有序參與環境決策、環境治理和環境監督。
4、統籌協調,區域聯動加強部門協作,依照“管行業管環?!痹瓌t,明確相關職16深化治理為抓手,推動實施一批重點減排工程。到2020年,包裝印刷行業的VOCs排放量比2015年減少50%以上,其余化工、工業涂裝、合成革、化纖、印染、橡膠和塑料制品、制鞋等重點行業分別減少30%以上,完成化工等重點行業LDAR治理任務。到2020年,全市工業源VOCs排放量比2015年核定排放量減少10%以上,到2025年,全市工業源VOCs排放量減少30%以上。到2035年,VOCs排放量減少60%以上。重點推進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合成革、印染、涂裝行業;蓮都區的化工行業;云和縣的表面噴涂、合成革、化工、印刷行業以及松陽縣的合成革、制鞋、印染、化工行業的VOCs深化治理。上述重點地區要編制地區VOCs深化治理方案,重點企業要建立完善“一廠一策一檔”制度。推進VOCs綜合整治體系建設,加強對治理企業的技術引導和評估,強化技術服務。針對麗水市VOCs排放重點源分布特征,加強VOCs重點行業的提標改造。建立VOCs排放總量臺賬,對區域VOCs實現總量控制,并按要求完成減排任務。繼續推進重點行業VOCs排放源更新調查,推進源清單數據庫持續更新。制定全市VOCs排放重點企業監督性監測實施方案,占全市工藝源VOCs排放總量65%以上的重點企業納入監督性監測。省級以上工業園區制定VOCs監測監控體系建設方案。(市生態環境局牽頭,市發改委、市經信局、市市場監督局等參與)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