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5-02-25 09:33
來源:生態環境部
三是推動非道路移動機械綜合治理。全面淘汰國一及以前的工程機械,重點區域推進國二工程機械的淘汰,重點提高機場、港口、園區等新能源機械和內部車輛的新能源比例。以標準的升級促進鐵路內燃機車排放水平的提升。
四是持續推進大宗貨物清潔運輸,推進火電、鋼鐵、煤炭、焦化、有色、水泥等重點行業大宗貨物的清潔運輸,推動大宗貨物長距離運輸公轉鐵、公轉水。
謝謝!
外部約束和內生動力兩手并用保護大氣環境(答問五)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我們注意到近日生態環境部大氣司有關負責同志,在鋼協六屆七次會員大會上講話時表示:“請大家放心,我們絕不會讓環保水平高、投入大的企業吃虧,也不會讓環保水平低、投入小的企業受益”。請問,生態環境部將采取哪些具體行動來落實這一目標?謝謝。
李天威:感謝你的提問,我個人理解對干事來說,自身想不想干、真不真干、積極主動干還是被動消極干大不一樣,誰當老板都得思考這個根本問題。
藍天保衛戰的宏圖早已經繪就,關鍵是干的怎么樣,成就取決于決心+行動。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生態環保大會上強調,要處理好外部約束和內生動力的關系。這些年,我們實際上是堅持兩手并用,一手用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保護大氣環境,讓不想治污不行。另一手創新管理思路,綜合運用金融、價格、財稅、環保差異化管理等政策,激發大氣污染治理的內生動力,想擋你治污都攔不住,這樣的效果就是我們所希望的。
所以這些年我們也是從各個角度、各個領域,極力推進大氣污染治理績效提升。例如,在價格方面,我們出臺了燃煤電廠超低排放電價政策,指導地方制定了鋼鐵、水泥等行業超低排放差別化的電價、水價。在財稅方面,中央和地方大氣污染防治資金對改造項目予以支持,完成改造的企業還能享受環境稅、購置稅等減免優惠政策。在環保監管方面,落實超低排放和環保績效A級企業重污染天氣預警期間不停產、不限產,環保檢查“無事不擾”,保障綠色、優質產能能夠盡量發揮。
正是這一系列的措施,應該說推動我國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清潔煤電體系和清潔鋼鐵生產體系,很多企業綠色轉型和利潤增長實現了同頻共振。根據中鋼協統計數據,全國完成超低排放改造企業的利潤率比其他企業高出了1.7個百分點,我們以南京鋼鐵為例,近幾年這家企業獲得中央和省級大氣專項治理資金1億元用于改造,改造后污染物排放大幅度降低,每年減免環境稅大概5000萬元,差別電價大概是1.2億元,同時,這家企業產品結構也進一步優化,綠色發展的動力更加充足,應該說實現了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的轉型。2024年這家企業的凈利潤25億元,盈利水平在全國名列前茅。污染治理、保護環境、履行社會責任者,真正得到了實惠。
下一步,我們還將從四個方面持續的健全長效機制:
一是強化技術引領。建立以環保績效分級為引領的重點行業大氣污染防治技術政策體系,制定分行業基于績效水平的大氣污染治理可行技術目錄,動態更新、迭代升級,實現技術減排。
二是完善政策支持。拓展環保績效應用場景,形成有力有效的政策“組合拳”,扶優汰劣,讓環保投入高、績效好的企業享受實實在在的政策紅利。
三是突出標準引領。對整體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的行業,逐步將超低排放要求轉化為強制性排放標準,以標準倒逼傳統產業升級轉型。
四是強化執法監管。對環保水平低、投入小的企業加強執法監管,對存在偷排、漏排、弄虛作假等主觀惡意違法行為的企業依法依規嚴厲處罰,提高違法的成本。
謝謝。
科學有序推進環境空氣質量標準修訂(答問六)
封面新聞記者:我們注意到現行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已經發布13年了,近年來有不少的專家學者呼吁提高我國的空氣質量標準,請問對此有何回應,生態環境部組織編寫的《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行動計劃》在任務中也明確提出要啟動環境空氣質量標準修訂研究工作,請問這項工作進展的情況如何,謝謝!
李天威:感謝你的提問。剛才我講到,標準的作用是基礎性的、引領性的,現行《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于2012年修訂發布、2016年全面實施。其中PM2.5年均濃度二級標準限值是35微克/立方米,對應了世界衛生組織《全球空氣質量指南》的第一階段過渡期目標,也就是最初級目標。標準實施以來,為我國實現經濟發展和環境向好“雙贏”發揮了重要引領作用。與2015年相比,2024年全國國內生產總值上升了63%,汽車保有量增長了111%,但是PM2.5濃度卻下降了36%,重污染天數減少了68%;PM2.5年均濃度達標城市數量達到252個,比2015年增加了138%。
但是,滿足就是停滯的溫床,空氣質量改善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為什么?我想有三個角度:
一是從保護健康看,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最近的研究結果,PM2.5仍然是對人體健康影響最大的大氣污染物,而5微克/立方米是目前研究認為能夠較好的保護居民健康的濃度值。PM2.5年均濃度每增加10微克/立方米,非意外全因死亡率,這是一個專業術語,包括非傳染性疾病和下呼吸道疾病等等,將上升8%。所以,世界衛生組織2021年更新了《全球空氣質量指南》,把PM2.5年均濃度指導值從10微克/立方米收嚴到5微克/立方米,以更好保護人體的健康。
二是從目標引領看,2024年,我國近3/4的城市PM2.5年均濃度達到了國家二級標準。其中,近半數達標城市PM2.5濃度還高于25微克/立方米,25微克/立方米是“美麗中國”建設提出來的2035年目標。所以現行《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對這部分城市,特別是已經達到了25微克/立方米的城市進一步改善空氣質量的引領作用已經明顯減弱。
三是從國際比較來看,我這里還有一張圖板給大家看一下,世界衛生組織的指導值是5微克/立方米,我們的二級標準是35微克/立方米,這中間差多少大家都能看的出來。而且我們的標準限值比美國的9微克/立方米、歐盟的10微克/立方米、日本的15微克/立方米都要高的多,只比印度和埃及要嚴。
所以,生態環境部于2022年啟動了《環境空氣質量標準》的修訂工作,目前在實施情況評估、人體健康影響和標準限值修訂等方面的研究已經取得了積極進展。下一步,我們依然會按照以下三個原則科學有序的推進標準修訂:
一是聚焦公眾健康,重點關注對健康影響最大的PM2.5和PM10。
二是統籌發展與保護,對標“美麗中國”建設要求,綜合考慮我國的發展階段、空間布局、產業結構、資源稟賦和環境容量等因素,合理設定標準限值。既不盲目跟風國際最嚴水平,也不一味追求改善速度,更不會搞大氣污染治理“休克療法”。我們將堅持穩中求進、蹄疾步穩,讓地方跳一跳夠得著,達標所需的資金、技術、方法手段循序漸進能跟上,充分發揮標準的引領作用,更好服務高質量發展。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