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07-02 10:09
來源:海東市環境局
4.深化其他面源污染治理。進一步提高垃圾收集率,生活垃圾集中收集點須密閉收集,及時清運。主城區和城郊地區嚴禁露天焚燒垃圾、建筑廢棄物、農作物秸稈、荒草等,推進農業秸稈綜合利用,加強秸稈焚燒監管。大型煤堆、料堆實現封閉存儲或建設防風抑塵設施。城區餐飲服務經營場所須安裝高效油煙凈化設施,推廣使用高效凈化型吸油煙機。(責任單位:市農業發展委、市城鄉規劃建設局、市城管綜合執法局、市市場監管局、市環境保護局、各縣區人民政府)
(四)強化煤煙型污染治理
1.持續整治燃煤鍋爐。進一步擴大燃煤鍋爐清潔化改造范圍,加快淘汰城市周邊縣城主城區10蒸噸/小時及以下燃煤小鍋爐,啟動建成區35蒸噸/小時及以下燃煤鍋爐淘汰工作,開展煤氣發生爐專項整治行動。我市轄區內所有鍋爐要按照《鍋爐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GB13271—2014)實現達標排放。(責任單位:市市場監管局、市環境保護局、各縣區人民政府)
2.強化高污染燃料禁燃區管理。各縣區政府所在地城鎮應結合實際并逐步擴大高污染燃料禁燃區劃定范圍,依據已劃定的高污染燃料禁燃區范圍,進一步強化禁燃區管理,加大巡查檢查力度,嚴禁在禁燃區內燃用高污染燃料,依法拆除禁燃區內高污染燃料燃用設施。(責任單位:各縣區人民政府)
3.推進煤炭清潔利用。大力實施散煤綜合治理,進一步規范煤炭經營市場,強化煤質抽檢監管,尤其提高采暖季煤質檢測頻次,限制銷售和使用高灰分、高硫分燃煤,禁止原煤散燒。(責任單位:市市場監管局、各縣區人民政府)
(五)加強移動源污染防治
1.嚴格新車準入管理。新注冊車輛同步執行國家階段性機動車污染排放標準,對未達到標準的機動車不予辦理注冊登記。加大新能源汽車推廣,公交、環衛等行業和政府機關要率先使用新能源汽車,采取購置補貼、專用車牌等措施鼓勵個人購買。(責任單位:市公安局、市交通運輸局、市商務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委、各縣區人民政府)
2.規范在用車管理。加強在用機動車定期排放檢驗,對不達標車輛,不予核發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合格標志,不得上路行駛。機動車排放檢驗機構加強對轉入我市二手車輛的尾氣檢測工作,嚴格檢測方法和標準。加大對排放不達標車輛的查處力度,樂都、平安試點建設入城路口機動車尾氣遙測系統,對道路行駛機動車進行監督抽測;對原有黃標車渣土車電子抓拍系統進行升級改造,建設冒黑煙車輛電子抓拍系統。強化重型柴油貨車及非道路移動機械監管。(責任單位:市公安局、市環境保護局、市城鄉規劃建設局、各縣區人民政府)
3.加快老舊車淘汰。嚴格執行《機動車強制報廢標準規定》,及時淘汰達到報廢標準的車輛。鼓勵使用年限較長的高排放老舊車提前淘汰。強化報廢車輛注銷登記、回收拆解、路面巡查等環節的全過程監督管理,切實杜絕報廢汽車上路行駛。(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公安局、各縣區人民政府)
4.強化交通管理。進一步優化城區交通道路網絡,建設完善城市智能化交通系統,強化交通疏導管理,提高城市道路通行能力。實施公交優先戰略,加快公共交通一體化發展,提高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倡導綠色出行,加強人行道、自行車道建設,改善居民步行、自行車出行條件。(責任單位:市公安局、市交通運輸局、各縣區人民政府)
5.加強油品監管。規范成品油市場秩序,加強油品質量的監督檢查,嚴厲打擊生產、銷售假劣車用油品行為,全面供應與國Ⅴ標準柴油相同硫含量的普通柴油。對已安裝油氣回收設施的儲油庫、加油站、油罐車加強運行監管和檢測抽查,確保處理設施正常穩定運行。(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市場監管局、各縣區人民政府)
(六)深化工業污染治理
1.落實重點區域重點行業污染物排放限值管控要求。市政府所在地城鎮及其周邊工業園區內水泥、有色、等重點行業及燃煤鍋爐新建項目繼續執行大氣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結合環境空氣質量改善的目標要求和項目升級改造進程,對重點工業園區(集中區)現有水泥、有色等行業企業逐步執行大氣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全面提升污染治理水平,進一步減少污染物排放。(責任單位:市環境保護局、各縣區人民政府)
2.加快重點行業環保設施建設和無組織排放治理。實施工業污染源全面達標排放計劃,水泥、有色、平板玻璃等重點行業中已完成脫硫脫硝除塵治理的企業,要確保治理設施正常運行,各類大氣污染物穩定達標排放,不能穩定達標排放的企業要限期整治,對問題嚴重、達標無望的要責令關閉。加快鐵合金、有色、水泥等行業無組織排放治理,嚴格企業各類煤堆、渣堆、料堆、灰堆揚塵污染控制,對廠區內煤炭、水泥、粉煤灰、石膏粉等易產生粉塵污染的物料采取倉庫、儲藏罐、封閉或半封閉堆場分類存放,長期性廢棄物堆場應當設置高于廢棄物堆的圍墻或抑塵網,臨時性廢棄物及時清運出廠。(責任單位:市環境保護局、各縣區人民政府)
3.推進工業揮發性有機物治理。結合產業結構特點和揮發性有機物種類,分別確定治理重點行業,積極推進揮發性有機物綜合整治。新建工業涂裝項目低VOCs含量涂料使用量占總涂料使用量比例不低于50%,新建包裝印刷項目必須使用具有環保標志的油墨;現有企業通過采取低揮發性涂料替代、提高涂著效率、深化末端治理等措施,減少揮發性有機物排放。(責任單位:市環境保護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委、各縣區人民政府)
(七)強化重污染天氣應急處置
嚴格落實《海東市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試行)》要求,著力提升重污染天氣預測預報水平,提高區域聯防聯動能力,根據污染源大氣污染物排放狀況和社會敏感度,明確各級別預警減排措施和減排力度,實施清單化管理,建立重污染天氣限產、停產重點排污單位名錄,確定應急響應優先次序、限產比例和停產啟動條件,并向社會公布。各級環保與氣象部門在充分利用現有環境監測與氣象觀測站網和設施的基礎上,加強監測和數據信息共享合作,分析研判重污染天氣過程,及時發布重污染天氣監測預警信息,為地方政府啟動應急預案提供技術支撐和決策參考,有效減少重污染天氣造成的影響,保障群眾身體健康。(責任單位:市環境保護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委、市氣象局、各縣區人民政府)
編輯:張偉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